特稿:修女院里的一场特殊婚礼
2012-09-06 09:52:00 作者:东方/文 王清芬/图
初秋的阳光透过欧式弧窗斜斜地洒在教堂地面上,习习微风令人心清气爽,一条红地毯从堂门口一直铺到祭台前。喜庆热闹的鞭炮声之后,庄严神圣的婚礼进行曲奏响,两位身着洁白婚纱的少女在两位一袭黑色会服的修女陪伴下,缓缓地步入圣堂……
这是河北省宁晋县边村德兰女修会创办的孤儿院——黎明之家24年来首次在会院教堂内为自己的两个“女儿”举行婚礼。
“这并不是黎明之家第一次出嫁女儿,此前已经嫁出三人。只是以前没有在修会圣堂里举行过婚配,均是在男方家举办,也没有这次的礼仪这么隆重。之所以这么做,是应青青、玉芳及全院孩子的要求,因为只有在修女院举行,孩子们才都能亲历两位姐姐的婚礼,分享她们的幸福和喜乐。”黎明之家孤儿院负责人王清芬修女对“信德”透露。
于是,德兰会修女特意为两个“女儿”安排了这场正式的、隆重的婚礼。
高宝金神父主持了当天的礼仪,黎明之家的孩子、修女以及新婚伉俪双方的父母、寄养家庭父母等亲友恩人100多人见证了这一盛事。
婚配礼举行之前的四五天,修女们就跟全院孩子商量婚礼怎样举办。孩子们都愿意让两个姐姐的婚礼在修会圣堂里举行,这样他们都能参与,修女们也都乐意。于是,十五六位修女专门组成了一个婚嫁小组,放下其他工作,全心投入到这件事情当中,分工合作,一起动手张罗。有的帮着做嫁妆、买结婚用品,有的去订婚纱、找化妆师,有的聘请摄影师、摄像师,有的布置装饰圣堂,就连德兰总会院的黄利玛院长都亲自出面帮助安排婚礼。王清芬修女认真地说:“我们这么用心操办,目的就是让所有的孩子都高兴。”
“修女姑姑作为我们的家长,给予我们的爱比血缘父母更多。黎明之家的孩子那么多,可我觉得自己是最特殊的一个。前面已经有三个姐姐出嫁了,轮到我,婚礼办得这么隆重。姑姑们对我的爱用语言真的难以形容,此时我的心里只有激动!”谈起三天前的婚配礼,天青青仍然难掩内心的兴奋。
黎明之家自成立至今总共收养被家人抛弃的孤残儿童近600人,而最高峰时有120多个孩子同时在院。1996年,由于孩子越来越多,黎明之家尝试开展了家庭寄养的养护方式,使孩子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照顾,修会对有需要的寄养家庭给予一定经济补贴。青青曾在两个寄养家庭中生活,第一个是跟着在教堂服务的一对老年教友夫妇生活;两位老人去世后,修女姑姑又帮她找了另外一个教友家庭,她在这个家里待了8年时间,直到上中专的时候才离开。邢台学院幼师专业毕业后,青青到设于高邑县的黎明之家康复中心任特教老师。
“青青的性格很好,她非常喜欢孩子,作特教老师也很称职。” 王清芬修女忆述,“这个孩子从小就很懂事、很听话、很乖,几乎没有让修女姑姑生过气,是一个很温顺的孩子。她非常有爱心,也很会照顾人,黎明之家里最小的和最不容易照顾的孩子她都会主动去照顾。前些日子我们接收了一个体重不到一斤半的婴儿,青青照顾了他半个月,耐心地用针管一滴一滴喂他吃奶。”
为了给那些付不起康复费用的残障儿童奉献爱心,青青还报名参加了将于今年11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马位松长跑筹款活动。为此,她每天都至少要跑步锻炼1个小时。虽然她的脚也曾被烧伤,但是通过手术恢复,现已行动自如。
因为双手残疾,上初中时青青常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这令她非常自卑,多次想辍学。每次修女姑姑都会鼓励她,一定要掌握一技之长,好能在社会上生存。
初中读完后,青青实在不想再上高中,因此中考的时候就没有报名。这令王清芬修女很生气,青青则觉得姑姑太不理解她,为什么非要逼她去读书?于是就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足有满满5页纸。这封信王修女到现在还保留着。
青青在信中说:“姑姑,我一辈子的酸甜苦辣都是你给我的,你给了我很多快乐,给了我很多爱,但是你也给了我很多痛苦,你没有给我选择的机会,一次次让我读书,帮我选择寄养家庭,这一切都是你做的主。现在我决定不再读高中了,我以后无论怎样都不会抱怨你,你就给我一次做主的机会吧。”
看完信后,王修女决定尊重青青的意愿,让她自己选择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去试试看,如果不能读,就回来。
“这封信不但让我自己成长,也让姑姑们作了反省,此后照顾孩子的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都有所变化,有什么事情多数情况下都是跟孩子们商量着办,比以前好多了。孩子们慢慢长大之后,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也会去跟姑姑们讲,姑姑们就会想怎么做对孩子们好,怎么做对他们不好,从而加以改进。这样开诚布公地沟通,对双方都有好处。”青青高兴地说。
青青上的是幼儿教育,对学业上的要求没那么严格。她很努力,在校表现很突出,屡屡在演讲、绘画、唱歌、跳舞等比赛中获奖,这对她是很大的鼓励,使她逐渐战胜了自卑,树立了自信。她常常挥着自己残疾的手对同学们说:“这是蒙天主祝福的手,正是因为这双手,我失去了父母,可是我得到了更多的父母。我失去了一两个家人,可我拥有了更多的修女姑姑。”
三年的中专改变了青青的生命,使她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信仰、人格都日趋成熟。
2009年,青青经人联络见过亲生父母一次,他们在青青面前一个劲儿地哭,后悔当初的冲动和错误,给青青造成了那么大的伤害。
可是,从小受到良好的信仰熏陶的青青却对“信德”表示:“说实在的,我心中对他们没有恨,这种宽恕来自于我生活的环境,因为我身边的修女姑姑和恩人们对我那么好。如果我的身体是健全的话,周围的人可能也不会给我这么多爱。如果我没有前面的那些不幸,也不会有后面的这些幸运。所以我觉得自己是因祸得福,苦尽甘来。这一切都是天主的奇妙安排!”
因唇腭裂和小儿麻痹都需要做手术,所以玉芳读书的时间比较晚,10岁时才上小学一年级。在她8岁的时候修女就给她找了寄养家庭,直到小学读完才又回到黎明之家,在职业组做一些手工。
“芳芳的两只手很巧,编织、缝纫都没问题。她与寄养家庭之间的感情非常好,直到现在他们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寄养家庭的爸爸妈妈、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都对她非常好。”王清芬修女告诉“信德”。
芳芳因为唇腭裂说不清话,很自卑,不敢走出黎明之家,不敢面对这个世界。她很爱哭,表达不出来就哭,动不动就哭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
2010年,修女们在宁晋县城开了一家工艺店,玉芳和青青等五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小家庭,住在那里,学习怎样乘公交车、怎样买菜,生活了一年。第二年,芳芳就很渴望到社会上去历练一下。修女联系了石家庄一个职业学校,她去的时候很高兴,但是到校后却适应不了,又开始哭。比如去打饭,因为说不清话,师傅不知道她要买什么饭菜,她很自卑,就哭;跟同学相处,同学也听不懂她的话,她还是哭。有一次她要求回黎明之家,让王修女去石家庄接她,修女为了芳芳今后的生活,对她说,如果不敢面对现实,就不要回来了。一个星期之后,芳芳完全变了,因为学校对她越来越了解,越来越接纳,她的自卑慢慢消除了。后来,她自己从石家庄坐车回到了黎明之家,这个经验使她成熟了很多。
从石家庄回来的第二年,香港的张建利夫妇和钟诚夏夫妇协助介绍芳芳到广州的一家珠宝店打工。王修女当时正好要去香港,就顺便带着她和另一个孩子到了广州。“我想这次离家这么远,芳芳可能待不住,最多一个星期就会回黎明之家。结果却很出乎意料,一周后我从香港返回广州时,她显得很自信:这里有挑战,但是我很喜欢,我要接受这个挑战,让自己有学习的机会。于是,她在广州一待就是半年,2011年年底才回来。”
对于孤残儿童如何战胜自卑,黎明之家的修女姑姑们也有自己的办法。她们给孩子们创造很多机会让他们去表现,经常表扬和鼓励他们,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勇敢地接受和面对自己的残缺,并针对他们的创伤经验而举办一些活动,其中包括祈祷、覆手、治愈等等。这些方法对于帮助孩子们逾越自卑、建立自信很有帮助。
王清芬修女说:“当时我们觉得让青青嫁这么远,舍不得。我就对那位修女说,要不让青青试着跟卢永兵交往一下,不一定能成。后来他们交往一段时间后,产生了感情。卢永兵的家人也都对青青很满意。”
卢永兵因车祸右小腿做过截肢手术,安装了假肢。他是一名医生,在一家私人诊所上班。
为了让两个年轻人容易交往,修女姑姑给了青青很开放的空间,她与卢永兵每天都通电话。卢永兵也来过黎明之家几趟,并且帮忙照顾院内的孩子。有一段时间青青去北京读书,卢永兵也去送她。青青去过卢永兵家几趟,王修女也亲自去他家详细了解过情况。
“我不想过多地用语言来承诺,但我会用行动去表现。我在物质上给不了青青大富大贵,但是我会努力给他一个温暖的家,给她一种安全感,因为她们这样的孩子从小在这方面比较缺乏。我们要彼此扶持,彼此鼓励,共同度好基督徒的婚姻家庭生活。”在接受“信德”采访时,卢永兵用朴实的语言向青青表达着深深的爱意。
“我们为孩子择偶一定要选择教友,我们不能给他们别的,但是一定要把信仰传递给他们。”王修女强调。修女姑姑为孩子们的择偶非常操心,希望她们嫁的是热心的教友,而且婆家能接纳这些孤儿出身的孩子,同时也能接纳黎明之家其他的残疾孩子。
天玉芳的丈夫申建超是宁晋县唐邱村人,身体健全,人比较老实,不爱说话。他的家长修女也都认识,是个热心教友家庭,他母亲经常在教堂里服务。
认识之后两个孩子交往了两年,芳芳因说话不清,不爱说话,而申建超也不爱说话,所以他们主要靠手机短信联系。
谈起两个女儿的出嫁,王修女说:“就按照男方当地的风俗习惯来做,要跟普通人结婚一样,一视同仁地对待。包括我们给孩子准备的嫁妆、买的东西都跟普通家庭一样,甚至档次还要高一些,修女们下了很大的工夫去准备。我们把黎明之家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都要尊重他们,爱他们。”
修女姑姑们的悉心安排令两个“女儿”深受感动。9月2日当天婚配礼结束后,天青青刚离开黎明之家大门就给王清芬修女发信息说:“姑姑,我对今天的婚礼非常满意!十分感谢!”
这是河北省宁晋县边村德兰女修会创办的孤儿院——黎明之家24年来首次在会院教堂内为自己的两个“女儿”举行婚礼。
天青青(左)、天玉芳(右)的婚配礼仪正在进行中
虔诚祈祷,把婚姻生活托付给主
让所有的孩子都高兴
“这并不是黎明之家第一次出嫁女儿,此前已经嫁出三人。只是以前没有在修会圣堂里举行过婚配,均是在男方家举办,也没有这次的礼仪这么隆重。之所以这么做,是应青青、玉芳及全院孩子的要求,因为只有在修女院举行,孩子们才都能亲历两位姐姐的婚礼,分享她们的幸福和喜乐。”黎明之家孤儿院负责人王清芬修女对“信德”透露。
于是,德兰会修女特意为两个“女儿”安排了这场正式的、隆重的婚礼。
黎明之家在院的50多个孩子共同分享了两位姐姐的幸福和喜乐
高宝金神父主持了当天的礼仪,黎明之家的孩子、修女以及新婚伉俪双方的父母、寄养家庭父母等亲友恩人100多人见证了这一盛事。
高宝金神父主持婚礼
婚配礼举行之前的四五天,修女们就跟全院孩子商量婚礼怎样举办。孩子们都愿意让两个姐姐的婚礼在修会圣堂里举行,这样他们都能参与,修女们也都乐意。于是,十五六位修女专门组成了一个婚嫁小组,放下其他工作,全心投入到这件事情当中,分工合作,一起动手张罗。有的帮着做嫁妆、买结婚用品,有的去订婚纱、找化妆师,有的聘请摄影师、摄像师,有的布置装饰圣堂,就连德兰总会院的黄利玛院长都亲自出面帮助安排婚礼。王清芬修女认真地说:“我们这么用心操办,目的就是让所有的孩子都高兴。”
“修女姑姑作为我们的家长,给予我们的爱比血缘父母更多。黎明之家的孩子那么多,可我觉得自己是最特殊的一个。前面已经有三个姐姐出嫁了,轮到我,婚礼办得这么隆重。姑姑们对我的爱用语言真的难以形容,此时我的心里只有激动!”谈起三天前的婚配礼,天青青仍然难掩内心的兴奋。
“乖乖女”的叛逆
天青青3岁左右来到黎明之家,当时她的右半身被火严重烧伤并被离婚的父母遗弃。20年来,黎明之家为她安排了17次手术,花费近20万元,基本得到了康复。黎明之家自成立至今总共收养被家人抛弃的孤残儿童近600人,而最高峰时有120多个孩子同时在院。1996年,由于孩子越来越多,黎明之家尝试开展了家庭寄养的养护方式,使孩子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照顾,修会对有需要的寄养家庭给予一定经济补贴。青青曾在两个寄养家庭中生活,第一个是跟着在教堂服务的一对老年教友夫妇生活;两位老人去世后,修女姑姑又帮她找了另外一个教友家庭,她在这个家里待了8年时间,直到上中专的时候才离开。邢台学院幼师专业毕业后,青青到设于高邑县的黎明之家康复中心任特教老师。
“青青的性格很好,她非常喜欢孩子,作特教老师也很称职。” 王清芬修女忆述,“这个孩子从小就很懂事、很听话、很乖,几乎没有让修女姑姑生过气,是一个很温顺的孩子。她非常有爱心,也很会照顾人,黎明之家里最小的和最不容易照顾的孩子她都会主动去照顾。前些日子我们接收了一个体重不到一斤半的婴儿,青青照顾了他半个月,耐心地用针管一滴一滴喂他吃奶。”
为了给那些付不起康复费用的残障儿童奉献爱心,青青还报名参加了将于今年11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马位松长跑筹款活动。为此,她每天都至少要跑步锻炼1个小时。虽然她的脚也曾被烧伤,但是通过手术恢复,现已行动自如。
因为双手残疾,上初中时青青常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这令她非常自卑,多次想辍学。每次修女姑姑都会鼓励她,一定要掌握一技之长,好能在社会上生存。
初中读完后,青青实在不想再上高中,因此中考的时候就没有报名。这令王清芬修女很生气,青青则觉得姑姑太不理解她,为什么非要逼她去读书?于是就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足有满满5页纸。这封信王修女到现在还保留着。
青青在信中说:“姑姑,我一辈子的酸甜苦辣都是你给我的,你给了我很多快乐,给了我很多爱,但是你也给了我很多痛苦,你没有给我选择的机会,一次次让我读书,帮我选择寄养家庭,这一切都是你做的主。现在我决定不再读高中了,我以后无论怎样都不会抱怨你,你就给我一次做主的机会吧。”
看完信后,王修女决定尊重青青的意愿,让她自己选择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去试试看,如果不能读,就回来。
“这封信不但让我自己成长,也让姑姑们作了反省,此后照顾孩子的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都有所变化,有什么事情多数情况下都是跟孩子们商量着办,比以前好多了。孩子们慢慢长大之后,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也会去跟姑姑们讲,姑姑们就会想怎么做对孩子们好,怎么做对他们不好,从而加以改进。这样开诚布公地沟通,对双方都有好处。”青青高兴地说。
青青上的是幼儿教育,对学业上的要求没那么严格。她很努力,在校表现很突出,屡屡在演讲、绘画、唱歌、跳舞等比赛中获奖,这对她是很大的鼓励,使她逐渐战胜了自卑,树立了自信。她常常挥着自己残疾的手对同学们说:“这是蒙天主祝福的手,正是因为这双手,我失去了父母,可是我得到了更多的父母。我失去了一两个家人,可我拥有了更多的修女姑姑。”
三年的中专改变了青青的生命,使她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信仰、人格都日趋成熟。
2009年,青青经人联络见过亲生父母一次,他们在青青面前一个劲儿地哭,后悔当初的冲动和错误,给青青造成了那么大的伤害。
可是,从小受到良好的信仰熏陶的青青却对“信德”表示:“说实在的,我心中对他们没有恨,这种宽恕来自于我生活的环境,因为我身边的修女姑姑和恩人们对我那么好。如果我的身体是健全的话,周围的人可能也不会给我这么多爱。如果我没有前面的那些不幸,也不会有后面的这些幸运。所以我觉得自己是因祸得福,苦尽甘来。这一切都是天主的奇妙安排!”
“爱哭鬼”的坚强
天玉芳到黎明之家时才几天大,因唇腭裂而被遗弃,后来还患了小儿麻痹症。为了让她学习走路,修女姑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几年的时间里一直帮她做康复,练走路,拄拐杖,学习生活自理。因唇腭裂和小儿麻痹都需要做手术,所以玉芳读书的时间比较晚,10岁时才上小学一年级。在她8岁的时候修女就给她找了寄养家庭,直到小学读完才又回到黎明之家,在职业组做一些手工。
“芳芳的两只手很巧,编织、缝纫都没问题。她与寄养家庭之间的感情非常好,直到现在他们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寄养家庭的爸爸妈妈、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都对她非常好。”王清芬修女告诉“信德”。
芳芳因为唇腭裂说不清话,很自卑,不敢走出黎明之家,不敢面对这个世界。她很爱哭,表达不出来就哭,动不动就哭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
2010年,修女们在宁晋县城开了一家工艺店,玉芳和青青等五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小家庭,住在那里,学习怎样乘公交车、怎样买菜,生活了一年。第二年,芳芳就很渴望到社会上去历练一下。修女联系了石家庄一个职业学校,她去的时候很高兴,但是到校后却适应不了,又开始哭。比如去打饭,因为说不清话,师傅不知道她要买什么饭菜,她很自卑,就哭;跟同学相处,同学也听不懂她的话,她还是哭。有一次她要求回黎明之家,让王修女去石家庄接她,修女为了芳芳今后的生活,对她说,如果不敢面对现实,就不要回来了。一个星期之后,芳芳完全变了,因为学校对她越来越了解,越来越接纳,她的自卑慢慢消除了。后来,她自己从石家庄坐车回到了黎明之家,这个经验使她成熟了很多。
从石家庄回来的第二年,香港的张建利夫妇和钟诚夏夫妇协助介绍芳芳到广州的一家珠宝店打工。王修女当时正好要去香港,就顺便带着她和另一个孩子到了广州。“我想这次离家这么远,芳芳可能待不住,最多一个星期就会回黎明之家。结果却很出乎意料,一周后我从香港返回广州时,她显得很自信:这里有挑战,但是我很喜欢,我要接受这个挑战,让自己有学习的机会。于是,她在广州一待就是半年,2011年年底才回来。”
对于孤残儿童如何战胜自卑,黎明之家的修女姑姑们也有自己的办法。她们给孩子们创造很多机会让他们去表现,经常表扬和鼓励他们,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勇敢地接受和面对自己的残缺,并针对他们的创伤经验而举办一些活动,其中包括祈祷、覆手、治愈等等。这些方法对于帮助孩子们逾越自卑、建立自信很有帮助。
一定要把信仰传给他们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沧州教区一位修女既认识天青青,也认识卢永兵,觉得他俩挺般配,于是就有意撮合。王清芬修女说:“当时我们觉得让青青嫁这么远,舍不得。我就对那位修女说,要不让青青试着跟卢永兵交往一下,不一定能成。后来他们交往一段时间后,产生了感情。卢永兵的家人也都对青青很满意。”
卢永兵因车祸右小腿做过截肢手术,安装了假肢。他是一名医生,在一家私人诊所上班。
为了让两个年轻人容易交往,修女姑姑给了青青很开放的空间,她与卢永兵每天都通电话。卢永兵也来过黎明之家几趟,并且帮忙照顾院内的孩子。有一段时间青青去北京读书,卢永兵也去送她。青青去过卢永兵家几趟,王修女也亲自去他家详细了解过情况。
“我不想过多地用语言来承诺,但我会用行动去表现。我在物质上给不了青青大富大贵,但是我会努力给他一个温暖的家,给她一种安全感,因为她们这样的孩子从小在这方面比较缺乏。我们要彼此扶持,彼此鼓励,共同度好基督徒的婚姻家庭生活。”在接受“信德”采访时,卢永兵用朴实的语言向青青表达着深深的爱意。
婚礼后天青青伉俪与修女姑姑合影
“我们为孩子择偶一定要选择教友,我们不能给他们别的,但是一定要把信仰传递给他们。”王修女强调。修女姑姑为孩子们的择偶非常操心,希望她们嫁的是热心的教友,而且婆家能接纳这些孤儿出身的孩子,同时也能接纳黎明之家其他的残疾孩子。
天玉芳的丈夫申建超是宁晋县唐邱村人,身体健全,人比较老实,不爱说话。他的家长修女也都认识,是个热心教友家庭,他母亲经常在教堂里服务。
认识之后两个孩子交往了两年,芳芳因说话不清,不爱说话,而申建超也不爱说话,所以他们主要靠手机短信联系。
天玉芳伉俪在婚礼后与修女姑姑们留念
谈起两个女儿的出嫁,王修女说:“就按照男方当地的风俗习惯来做,要跟普通人结婚一样,一视同仁地对待。包括我们给孩子准备的嫁妆、买的东西都跟普通家庭一样,甚至档次还要高一些,修女们下了很大的工夫去准备。我们把黎明之家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都要尊重他们,爱他们。”
修女姑姑们的悉心安排令两个“女儿”深受感动。9月2日当天婚配礼结束后,天青青刚离开黎明之家大门就给王清芬修女发信息说:“姑姑,我对今天的婚礼非常满意!十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