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尹夫妇访问光启社,与新老主编合影尹玮玲是一位举止温文尔雅的女士。
堂口也有好多服务小组,比如慕道班、欢迎班、辅祭班、歌咏班、社会服务班、探访班、堂口议会、青年小组等等,都是教友们自愿地在里面服务,非常好。每年领洗的成年人,是教友们传教的成果。
当时,当地一些热心教友家庭欢迎并协助了郭神父。
“信德”在我老家很受欢迎。我非常喜欢在一些废旧报纸上练毛笔字,但有一位老教友从来不让我在两种报纸上练字——“信德”和艺术报,可见老人对“信德”的珍惜和重视。
他们也许会说你选择的人不受欢迎、不聪明,或在什么方面还远远不够酷。与你约会的人也会对你施加压力,迫使你做只是他/她愿意的事。
1983年,我大学毕业,苏神父欢迎我们那一届的校友返校服务一到两年。对于我们那批回到光启教书的同学来说,这不只是一个在课室当老师的经验,也是近距离认识苏乐康神父,了解他如何带领整个学校的机会。
我表达了抗日部队进八区,只是路过而不长驻的意图,贾只是好说好说,既不表示欢迎,也不表示拒绝。只是说你们要进八区,提前打个招呼,我们好有个准备。
年迈的亲属也可能像无家可归的人一样,他们离开了自己的住所,来投奔亲属,但他们很可能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还有被安置在异国他乡的难民们,或由于火灾或拿不起房租而被迫离开的房客,以及受虐待的妇女和无依无靠的未婚母亲们
他在自己的《遗嘱》中,亲笔清楚地写到:本人往生后,殡葬礼依罗光总主教模式举行,即:医生宣告死亡后,二十四小时内入殓(遗体不入冰库)、封棺,不瞻仰遗容,棺材移至双十路法蒂玛圣母天主堂楼下,不放遗像,不放祭桌,欢迎教友在灵柩前为我祈祷
我们福传时也是一样,当你合乎人情又合乎法礼的时候,一定会受人欢迎。在中国有些地方教会很容易跟风,前几年可谓是依纳爵灵修热,所有的修会都在学神操,忘记了自己修会的神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