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瞻仰巴黎的十字架(走在欧洲朝圣的路上七)


2013-05-31 14:50:48 作者:宇丽华 来源:《信德报》2013年5月23日,19期(总第536期)

    巴黎是一座既古典又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它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显赫辉煌,影响和引领过整个世界。巴黎的历史和现实使得有太多的地方值得光顾,而一天半的时间只能让我们舍弃其他,奔着十字架去朝圣了。旅游大巴载着我们沿着宽敞笔直的香榭丽舍大街径直向卢浮宫奔驶,去参观那里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世界名画。
    凯旋门位于路口,是一座独立的门洞,建筑风格仿照罗马凯旋门设计,却比罗马的任何一座都雄壮豪华,在绿草如茵的广场上,沉睡着它的建造者——拿破仑,这位发誓要用自己的才能征服和统一欧洲的英雄,最终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守着凯旋门,做着凯旋梦……
    鹤立鸡群的埃菲尔铁塔是一座用条形钢材搭建起来的镂空铁塔,自1889年建成以来就倍受争议,而如今它不仅成了巴黎的地标,还成了一棵“摇钱树”,花十欧元乘电梯上到塔顶,可以一览整个巴黎市貌。
    卢浮宫位于塞纳河北岸,是世界顶级的艺术宫殿,游客云集。由华人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是卢浮宫的主要入口,看到游人在这个集光学、美学、节能为一体的接待大厅里流连忘返,这令同是华人的我们觉得很光彩。
    在宗教馆内,我们看到了拉斐尔的《圣母像》原版,以前看到的都是能夹到经本里的小型圣像。《蒙娜丽莎的微笑》尽管是我们最熟悉的一幅油画,人们还是拥挤成山,举着相机拍照,都想把达·芬奇这幅原创分毫不差地带走,在它对面就是巨幅圣像《加纳婚宴》,作者维多纳斯用浓墨重彩的手笔表现了婚礼的盛大场面和耶稣变水为酒的奇迹。
    看过这三件镇馆之宝后,尽管面对着其他件件都是价值连城的传世珍宝,我却有一种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感觉,因为罗马的那些雕塑、壁画已经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经受着世纪的风蚀雨打,仍然保持着作品的本真和瑰丽,那才是真正的艺术品,之后再美好的艺术也取代不了它第一的位置。不屑一顾的态度导致我掉了队,语言不通,急得我满头大汗,最终靠着祈祷,在这迷宫里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团队。
    当天下午,我们来到巴黎圣母院,在这里看到一座哥特式的教堂和广场,教堂的外观宏伟、壮丽,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石刻的圣像表情动作各异,栩栩如生,镶嵌在外墙上方的凹槽之中。而教堂的内部因年久,大门、小门、墙壁都出现了裂缝,由于参观的人多踏损,地面高低不平,倒是小祭台上供奉圣母像的一些鲜花给这座昏暗的教堂增添了一分亮丽的生机。


卢浮宫里的画像《加纳婚宴》

    走出堂门,天色已近黄昏,看到游人仍然排着长队等待进堂参观,其中有些参观者并没有信仰,是因为那部与这里同名的电影让大家来捕捉蛛丝马迹。我不禁心生怨意:都是作家雨果惹的祸,将一座圣堂变成了全球人观光巴黎的必游之地。可上主自有安排,这让那些不知信仰为何的人也欣然走进教堂。后来我想,教堂每天接待上万名游客,还不如像埃菲尔铁塔那样出售门票,所得款项作为修缮教堂的经费,这样可以让教堂长久保持完好的风貌。请为巴黎圣母院祈祷吧!
    第二天是我们朝圣的最后一天,早饭后,我们抓紧时间赶往巴黎外方传教会会院,拜见著名的传教士、汉学家沙百里神父,神父非常热情地欢迎了我们,还带领我们到修会后院被称作“天主的花园”里祈祷。
    巴黎的圣母显灵圣牌教堂就在仁爱修女总会院内,是我们必须朝拜的地方,1830年圣母在那里显现给加大利纳·拉布莱修女。


圣母显现时坐过的椅子仍在仁爱会里展览

    接近中午时,天色骤变,我们冒雨走进仁爱修女总会的院子,这时,我才知道我家三位亲人都与仁爱会有关。我的姑姑宇志淳生前就是仁爱会的修女,我的伯父宇文赏神父(生前在北京南堂服务),他的主保圣人就是仁爱会的会祖圣味增爵,而我妹妹的主保圣人就是这里的加大利纳。虽然他们都和这里有关,但谁都不曾来过这里,而天主偏爱地拣选了我。
    院子里矗立着一尊修女的雕像,让我百感交集。当年,我姑姑就是穿戴这样的会服,头顶大白帽子,身穿黑色长裙。记得姑姑拿着圣母显灵圣牌不止一次地给我们讲圣母显现加大利纳的故事,那一年妹妹出生,姑姑给她起了这个美好的圣名。


加大利纳死后尸体不腐,被后人发现后移至仁爱会供人瞻仰。

    在圣堂里,我们瞻仰了加大利纳不朽的遗体,朝拜了圣味增爵的心脏,它被供奉在祭台上的一个圣体龛里面。那把圣母显现时曾坐过的蓝色天鹅绒椅子摆在祭台前,在那里,我们集体诵念了几遍“吁玛利亚无原罪之始胎,我等奔尔台前……”
    在圣物组里,我又看到了圣母显灵圣牌,还是椭圆形的老样子,亮光闪闪,工艺不逊当年,不同的是从前是姑姑送给我的,而现在却要花费4欧元才能买回一枚。


仁爱会总会院里的雕像

    告别了仁爱会,我们冒雨来到遣使会总会堂,在地下教堂里我们敬拜了刘方济和董文学两位英烈的遗骨,他们都是在中国致命的遣使会的法国神父,两块石碑立在教堂的两边,碑文上分别用英文和法文记载着他们的事迹。
    陈列室里的一幅彩色图画,让我们的心情更加沉重,那是中国清末年间义和团正在操练的场面,还有举刀杀人,被杀害的有外国传教士,也有中国教友,地面上流淌着他们的鲜血……遣使会的这一堂课,既生动又难得,我们不仅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信仰,更应该接过致命者的接力棒去广传福音。
    在欧洲的日子是喜乐的,爱是大家共同的信仰,这使我们始终没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当地人的文明、礼貌、友好、谦让时时感动和教育着我们。欧洲人开汽车的速度是很快的,当司机看到站在路边的我们,飞车戛然而止,示意让我们先过马路。在超市购物后,排着长队的人们总是让我们先付款。当然看到我们来朝圣,最高兴的当属神父,在意大利都灵有一位教堂的老神父,当认出我们是中国人时,竟然高兴地拿出两个大面包招待我们,也许在神父的眼中,我们就是懂得回家的孩子。
    在欧洲,我们饱饫了来自天主的大爱。同时,我也学到不少,改变和进步了许多:不论坐在车里还是在路上,只要看见教堂我们懂得要画个十字圣号;走近公墓时,我们学会诵念“凡诸信者灵魂赖天主仁慈,息止安所”;若是在修会里,为了减轻义工们的劳动,还要把使用过的餐具端到收集处,离开住宿时,将自己用过的床单、枕套以及垃圾袋都带到房间外面。在每一次外出短暂停留之后,来自内蒙古的张日龙教友总要把我们或是其他游客遗留的垃圾捡起来塞进垃圾箱,努力树立中国教友的良好形象。
    看过,学到了,但有一样是我们渴望而不可及的,那就是教育。信仰教育在欧洲是完全公开的,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从小学时期,学校就组织学生集体参与教会的圣事活动,在著名的朝圣地,我们看到老师亲自讲解,在教堂里,师生一起参与弥撒,还要组织学生办告解、开圣体。在露德恰逢复活节,弥撒之后,排队等车的小学生们人手拎一桶圣水,那一幕幕令我们既羡慕又感动。
    十六天的时间我们不可能完全读懂欧洲的深远和厚重,但是欧洲人的前瞻目光是肯定的,历史上不论宗教信仰、文化艺术,还是工业革命,总是远远地走在世界前面。上世纪末,国家、地区之间问题不断,为了蝇头大小的利益争吵不休,大打出手,而欧洲人却联手结盟,互相帮助,共同保护、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给纷乱的世界树立了一个榜样。
    在意法边境上,我们享受到除了欧元之外,“欧盟”带来的又一方便:出入境。伴随着高速站收费人员的一个微笑,一句祝愿,交费、盖章,出入境手续就这么简单地完成了。我们看到这里的山峰连绵,草地连接,平滑的柏油路无限延伸。收费站告诉大家这里是边境,而我们却没看到带枪的军人,长长的铁丝网、隔离墙,更没有各式的盘查,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整体的欧洲。我想当年一心想用武力征服欧洲的拿破仑站在这里也许会纳闷:怎么没用战争和政治压力就成就了呢?云彩里面有回答:这里有爱、有信任和责任。
    没能完全读懂欧洲,朝圣却让我理解了欧盟的那面蓝旗,被高举起来的分明是圣母玛利亚那十二颗星的星冠,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全部交付圣母,祈求圣母的帮助,秉承圣母的爱德,并依赖圣母的转祷,这面旗帜如今就飘扬在梵蒂冈的广场上,表明了欧洲人的愿望和努力方向。朝圣中我们看到不论古今的欧洲人都做得很好,热爱自己的信仰,守护教堂,爱护大自然,帮助近人,共同发展他们的联盟,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欧洲美好的前景,更是欧洲对全世界又一次成功的引领。愿天主降福欧洲,也降福我们!

    感谢杨丽芬老师的指导

本文标题:瞻仰巴黎的十字架(走在欧洲朝圣的路上七)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