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邓恩考证,他的收入只够维持他自己和他家人的生活。皇上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赐给他的奖励,他都用来做了善事。
如果我们静心细想,这里的谦卑更指向拥有天国的条件,是与救恩密切相关的,是指我们对天主、对人以及对人生的一种态度。
这座山值得我们默想的地方,是耶稣受难的开始,或许也是我们和耶稣一同进入苦难的救恩计划的开始。五、哥耳哥达山耶稣上加尔瓦略山,被带到一个叫哥耳哥达的地方,这座山的名字是阿拉美文,意思是骷髅。
杨因罪入狱后,为保产业而将其改建为供奉地藏王的“仁恩寺”。
圣母无染原罪是天主圣三的奇妙工作,是天主圣三的特恩。圣母是我们重生的厄娃,救赎的母亲。她在人类历史上占的地位与基督相同。我们效法圣母把天主圣三的奥迹默存在心中,顺从天主的安排。
无论如何,在天主创造与救恩领域中,犹如保禄所说:“……因为你们凡是领了洗归于基督的,就是穿上了基督,不再分犹太或希腊人,奴隶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因为你们在基督内已成了一个。”
我也在此呼吁:我们所有神父应该真正行动起来,向福传好的地方学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基督的救恩福音吹向每个人的心里!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基督徒!
能够“于无字句处读书,与有肝胆人共事”真是人生的一大幸福,赖主恩佑,赐我此福——与我同住共处的阿牛神父,正是这样一位肝胆相照的朋友:人如其姓——勤劳如牛,善良如牛,实在温厚如牛。
在慈善撒玛黎雅人的举止与行动中,我们认出了天主在整个救恩史中的慈悲作风。主耶稣也怀着同样的怜悯来与我们每个人相会:祂不忽视我们,祂了解我们的痛苦,知道我们多麽需要帮助和安慰。
中堂正门两侧刻有一副对联:上联小堂筑山腰,且憩片刻修孝子礼,下联大殿临峰顶,再登几级求慈母恩。门前有可容千人的广场,设有栏杆、石凳,供教友们休息、观景,西面建有三圣亭(耶稣圣心亭、圣母亭、若瑟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