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稣碰到的经师法利塞人也是这样子,他们自觉清高得很,还批评耶稣去亲近罪人(税吏、娼妓等)。主耶稣为了挽救这些经师法利塞人,才讲了今天福音里的「浪子回头」的故事。
法利塞人和经师们窃窃私语说:“这个人交接罪人,又同他们吃饭,耶稣的举止受到经师和法利塞人的批评,因为他展示了一个他们不明白的仁慈,为他们来说,一个罪人永远是罪人,这样的人应被定罪、被拒绝、受凌辱,耶稣却接纳了罪人和税吏
耶稣并非谴责聪明而赞美幼稚,祂没有贬低知识和能力,而是批评那因知识而引发的骄傲和失聪。耶稣谴责由聪明而产生的骄傲与自大,而称赞由赤心而产生的谦逊与依赖。
吴神父的第一个做法是,从来不在讲道中批评那些不来参与他弥撒的教友们,总是尽可能在日常言谈中回避这些有很深历史原因的问题。如果在村里,见到这些不参与他弥撒的教友,总是以礼相待,亲切问候。
我们知道耶稣是个好人,但祂讲话太直白,不断地批评教会,民众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我们不处死祂,罗马政府可能会消灭我们整个宗教,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为了顾全大局,不得已呀。
(咏100:4-5)没有感恩之心的人要受到耶稣的批评。当年耶稣治好了十个癞病人,但只有一个人回来光荣天主,并跪在地上感谢耶稣。耶稣遗憾地说:洁净了的不是十个人吗?那九个人在哪里呢?
这就是为什么主耶稣常常批评法利塞人的原因。这也是主耶稣提醒玛尔大的原因:玛尔大!玛尔大!你为了许多事操心忙碌,其实,需要的唯有一件。
二是多元性,我们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机构,我们的对话性,跟我们对话性相关的就是我们的建设性,我们这个会议我觉得,我说句实在,以前我也参加过很多NGO机构搞的会议,也包括老龄领域,大家的态度都是一味批评,指责
有人批评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试图让他们变成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我们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们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总统温和地说。
“可是,神父,”当神父终于结束了他那冗长而又严厉的批评之后,约翰尼呜咽道,“我没有偷那个圣子塑像,事情根本不是您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