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某些个人独创的基督新教派而言,天主教的宗徒性,决定了其一脉相传的两千年历史。耶稣基督为何要在关系中召叫宗徒?这其实隐藏着深刻的灵性含义:耶稣总是以团体(社群)的方式来传福音,总是与他人同在。
但《圣清音集》所选的《十架颂》这首七律诗,并未将此诗归于康熙名下,有关《十架颂》的历史记载,未能找到其它书面资料,至于是康熙什么年代,什么背景之下所写就更不清楚了。
因他熟稔历史,沈亚之就用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做法来回答这个问题,秦穆公一听,深觉这人学识渊博,博古通今,随即任命他“中涓”的官衔。之后,派遣他辅助西乞术攻打河西。沈亚之勇猛善战,直接带队连攻下了五座城池!
这也是教会历史中对真信仰的不断迫害。灵修反思:教会在世上是被攻击的“母亲”,但她的子女靠主得胜。我们每次接近圣体圣事时,都是在参与基督的生命,拒绝龙的吞噬。
本文从十个方面对中国佛教的这一光辉历史进行了总结与分析,认为,中国佛教在抗日战争中的十大积极作用向世人昭示了中国佛教是一个慈悲的宗教、善恶分明的宗教、爱国的宗教、契机的宗教、入世的宗教以及爱好和平的宗教
此外,一些伊斯兰报刊展开的对重要清真寺历史、碑记及文物的调查研究,如《正道》杂志1930年1卷2号发表的子喻《北平德胜门外马甸清真寺的调查》等,都为中国伊斯兰教史和回族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我感到这历史机会展示出一个莫大的恩赐。当然我也没有奢望这纯时间上的更迭──纵使它是如何有感召力──能独力带来重大的转变。可惜事实越来越明显,刚踏进禧年不久,重蹈覆辙的事情接踵而来,尤其是那些较负面的。
然而,这一发展过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反,它经历了历史、政治、社会、宗教等因素多方面的影响与冲击。
当基督徒以慷慨宽厚及关爱去接受每一个人的生命,尤其是那些脆弱及生病的人的生命时,他就展现了个人为福音而作见证的一个重要面向,同时也是跟随基督的榜样──基督关心人在物质与精神上的苦楚是要医治人。
2005年我参加了一次爱德之家的避静,导师从心灵医治的角度上来陪伴我,共同来看我和天主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次避静,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个误区,不是我要为天主做什么,不是靠我的努力就能够达到天主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