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利玛窦墓地沧桑史》、《元朝皇帝与教庭关系》等等好文章,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丰富了大家的知识,让大家体会到我们的信仰有着浓厚的历史淀积。
利玛窦、范礼安、圣方济各·沙勿略等杰出传教士和许许多多的福传者们通过这扇大门奔赴亚洲的传教事业。
第三次在明朝末年,利玛窦等耶稣会士不仅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各种学问带入中国,而且把中国的四书五经翻译成拉丁文带到西方,又是和平的文化交流。
为了这个梦,圣方济各·沙勿略、利玛窦神父等先驱们漂洋过海,将尸骨葬在中华大地上!为了这个梦,中华诸圣用鲜血为主作证!为了让这个梦成为现实,需要每位基督徒一起努力、共同奋力拼搏!
黎明之家康复站的孩子及其母亲李丽这次宣传周公益活动的总策划者是一位利玛窦志愿者商凯,谈到这次活动的动机时他说:黎明之家康复站一直是在高邑县这个圈内宣传,呼吁人们给予他们帮助,传递这份爱心。
2010年,适逢利玛窦逝世400周年,所以该活动自然而然地在这位伟大的传教士的家乡玛切拉塔举行。
邓玉函所著西方解剖学代表作《泰西人身说概》早在明末清初,由利玛窦、南怀仁、邓玉函等耶稣会士为主角的第一次西学东渐中,除了倡导耶儒合流,展示西方科学技术之外,学术传教是主要的方式,传道必是获华人之尊敬,最善之法
那时候教堂周围一圈拱型的柱子内有许多壁画,前面还放着跪垫,其中一幅徐光启和利玛窦的画像格外醒目,因为历史书中在介绍徐光启时都插有这幅画像。
而且,《利玛窦全集》、《马相伯集》、《苏雪林集》等连篇累牍,相继问世,天广地阔,可尽情筛选。
其实,明末来华的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在经过细致观察和研究儒家文化传统习俗后,认为中国人的祭祖行为属于一种感恩孝道的行为,不是宗教性的,因此,不必将其定性为偶像崇拜及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