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幼2012年的10年总结报告中有这样一段结语:我们坚信‘这一代的种子是下一代的花,这一代的花是下一代的果实’。我们今天播种,社会总有一天会收获。
当获知我们是从光启社过来时,其中的陈柏仲弟兄马上询问我们是否认识丁松筠神父,并兴奋地说道:我们这代(台湾)人是看着丁神父的电影长大的。这位新教弟兄非常崇拜丁神父,离开前,请我们务必代他向丁神父致意。
(2)1994年1月14日,时年31岁的甘肃兰州教区朱家槐神父(1963—1994)因车祸去世;1992年4月27日晋铎,在世做司铎仅1年8个月18天。
这也是在邀请所有度奉献生活的人们成为圣神的负载者,成为名实相符的属灵之人;以其持续的赞颂和代祷,并以灵修辅导及慈善行为赋予历史隐秘的丰盛果实。
原田家井1889年建成的美丽壮观的若瑟堂,在1900年前后为豫北代牧区主教坐堂。1942年5月惜被穷兵黩武的日寇烧毁,后来成为生产队仓库,1982年冬归还教会。
他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引导着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度过了快乐的童年。这又使我突然想到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风筝》中写到: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这里不仅看出他是教友,也更显示出他以教会代言者的身份,向皇帝大胆进言。在徐光启于万历四十四年四月与八月的两封家信中,更见其为一名热心的天主教友。
卫匡国神父来华时,正值明清易代之际,国势动荡,他在各省传教,备历颠沛流离,以耳闻目睹的事实,撰写了一部《鞑靼战纪》(Debellotartarico),记录了清兵南下和江南沦陷的实况,鞭挞了清兵的暴虐和南明的腐败
愿传教主保方济各·沙勿略在天上为我们代祷,藉着圣人的精神,让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基督的福传热火。(张若翰)
崇正书院在清同治九年(1870)由意大利籍鄂东代牧区明位笃主教(Msgr.EustachiusZanoli)所创办,属大修院性质,意籍教士李文秀(Msgr.JosephRizzolati)在此任教5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