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风筝
2011-05-31 10:23:40 作者:小小 来源:《信德报》2011年4月20日,12期(总第443期)
前几天放假回家,侄女沛沛拿着风筝非要我和她一起去玩,看着她渴望的眼神,我便放下手中的书本,和她一起到村外的麦田里放风筝。一到村外就看到了田里大大小小的身影,有很多大人陪着孩子,也有些孩子是自己来的。当风筝在沛沛的欢笑中缓缓升起的时候,我的心情也随着风筝放飞了……
小时候,我也很喜欢放风筝,可是家里大人都很忙,田里的农活很多,根本无暇顾及我们,父母从来没有陪着我们放过风筝,更别提为我们做风筝了。放学后,我和弟弟飞也似地跑到家里,放下书包就开始做“风筝”:从当老师的嫂子那要了几张废报纸,对角一折叠,再把折叠后的一个角折一下,用一根火柴棍钉住,另一个角则用报纸条连接成为尾巴,最后用两根线把另外两个角拉住,这样,风筝就做好了,我们称其为“河马蝌蚪”。我和弟弟举着我们刚做好的风筝,一出家门便边跑边喊着:“风筝起来了,飞起来了!”跑到麦田里时,把飞到半空的“河马蝌蚪”用线缠在小树上,我们便跑着去看其他的风筝,他们的风筝那才叫风筝,是用竹篾儿做的,能飞100多米高,我们的“河马蝌蚪”飞得很低,最多也就20来米高。那个年代,我们对拥有真正风筝的小孩别提有多羡慕了,而他们也以拥有风筝为荣,那个跟我玩得很好的同学在他的风筝飞起来的时候就让我抻抻他手中的线绳,让我感觉一下风筝飞在空中是个什么样的滋味,每次我抻着那迎风飞翔的风筝,觉得自己也和它一起飞啊飞……
想要个真正风筝的愿望终于在12岁这年实现了。那是在一个主日的下午,在背教会的要理和一些经文背得又困又累时,我们就集体要求修士给我们讲故事,于是他就给我们讲以色列民出离埃及的圣经故事,他讲了不大一会儿,我们这些不安分子的眼睛就随着窗外飞来飞去的麻雀而转来转去。施修士可能看出了我们的想法,便停下圣经故事:“你们想到外边玩会儿吗?”
“是!”一听这话,我们马上来了精神。
“那你们想玩什么?”
“放风筝!”我大声喊道。
“对,对,就去放风筝。”同学们也齐声附和。
“好吧,不过我们得先做一个风筝,然后就去放。”
教室里顿时欢声震天。施修士给我们分工,有的去找竹篾儿,有的去买彩纸。施修士心灵手巧,在我们的配合下,不到一个小时,我们便做好了一个漂亮的风筝,施修士还为它画上红色的眼睛,更靓丽可人。当风筝在我们的欢笑中缓缓地上升后,施修士让我们排队逐个拉着风筝跑,当轮到我的时候,我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就拉着线在麦田里狂奔,我终于能自己拉着真正的风筝玩了!直到跑得我满头大汗,才依依不舍地把它传给下一个同学。当我们都跑累的时候,施修士把我们叫到一块儿说:“你们看到在空中的风筝了没有?它之所以能在空中飞,是因为有这根线在牵着它。同样,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也有一根线在牵着我们,那就是我们的信仰,有了这个信仰,我们就有了根,就有了飞翔的力量……”当时我根本不知他在说什么,只记得玩得是那样的开心,时间过得那样的快!施修士走后,那个风筝就留给了我,也许他读懂了我深藏于心的渴望。
当年的施修士已经是现在的施神父了,每每看到风筝我就想到他。他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引导着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度过了快乐的童年。这又使我突然想到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风筝》中写到:“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此语导出周先生起初对于风筝的厌恶,并且当他看到深爱风筝的小弟偷做风筝时:“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但是施修士不但没有遏制我们的快乐,反而帮助我们制作风筝,给我们创造欢乐的机会,难怪我们当时都那么喜欢他。经过多年后鲁迅先生“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值得庆幸的是的,当时的施修士没有鲁迅先生对其弟的残酷冷对……
“伯伯,伯伯,我想牵着风筝跑!”沛沛打断我的思绪。
“好啊,我看着,你拿着线跑吧!”
望着欢快奔跑的沛沛,突然想起一首老歌:“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童年已不再,可信仰依然,她陪我走过春秋冬夏,直到今天,还有明天……
小时候,我也很喜欢放风筝,可是家里大人都很忙,田里的农活很多,根本无暇顾及我们,父母从来没有陪着我们放过风筝,更别提为我们做风筝了。放学后,我和弟弟飞也似地跑到家里,放下书包就开始做“风筝”:从当老师的嫂子那要了几张废报纸,对角一折叠,再把折叠后的一个角折一下,用一根火柴棍钉住,另一个角则用报纸条连接成为尾巴,最后用两根线把另外两个角拉住,这样,风筝就做好了,我们称其为“河马蝌蚪”。我和弟弟举着我们刚做好的风筝,一出家门便边跑边喊着:“风筝起来了,飞起来了!”跑到麦田里时,把飞到半空的“河马蝌蚪”用线缠在小树上,我们便跑着去看其他的风筝,他们的风筝那才叫风筝,是用竹篾儿做的,能飞100多米高,我们的“河马蝌蚪”飞得很低,最多也就20来米高。那个年代,我们对拥有真正风筝的小孩别提有多羡慕了,而他们也以拥有风筝为荣,那个跟我玩得很好的同学在他的风筝飞起来的时候就让我抻抻他手中的线绳,让我感觉一下风筝飞在空中是个什么样的滋味,每次我抻着那迎风飞翔的风筝,觉得自己也和它一起飞啊飞……
想要个真正风筝的愿望终于在12岁这年实现了。那是在一个主日的下午,在背教会的要理和一些经文背得又困又累时,我们就集体要求修士给我们讲故事,于是他就给我们讲以色列民出离埃及的圣经故事,他讲了不大一会儿,我们这些不安分子的眼睛就随着窗外飞来飞去的麻雀而转来转去。施修士可能看出了我们的想法,便停下圣经故事:“你们想到外边玩会儿吗?”
“是!”一听这话,我们马上来了精神。
“那你们想玩什么?”
“放风筝!”我大声喊道。
“对,对,就去放风筝。”同学们也齐声附和。
“好吧,不过我们得先做一个风筝,然后就去放。”
教室里顿时欢声震天。施修士给我们分工,有的去找竹篾儿,有的去买彩纸。施修士心灵手巧,在我们的配合下,不到一个小时,我们便做好了一个漂亮的风筝,施修士还为它画上红色的眼睛,更靓丽可人。当风筝在我们的欢笑中缓缓地上升后,施修士让我们排队逐个拉着风筝跑,当轮到我的时候,我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就拉着线在麦田里狂奔,我终于能自己拉着真正的风筝玩了!直到跑得我满头大汗,才依依不舍地把它传给下一个同学。当我们都跑累的时候,施修士把我们叫到一块儿说:“你们看到在空中的风筝了没有?它之所以能在空中飞,是因为有这根线在牵着它。同样,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也有一根线在牵着我们,那就是我们的信仰,有了这个信仰,我们就有了根,就有了飞翔的力量……”当时我根本不知他在说什么,只记得玩得是那样的开心,时间过得那样的快!施修士走后,那个风筝就留给了我,也许他读懂了我深藏于心的渴望。
当年的施修士已经是现在的施神父了,每每看到风筝我就想到他。他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引导着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度过了快乐的童年。这又使我突然想到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风筝》中写到:“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此语导出周先生起初对于风筝的厌恶,并且当他看到深爱风筝的小弟偷做风筝时:“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但是施修士不但没有遏制我们的快乐,反而帮助我们制作风筝,给我们创造欢乐的机会,难怪我们当时都那么喜欢他。经过多年后鲁迅先生“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值得庆幸的是的,当时的施修士没有鲁迅先生对其弟的残酷冷对……
“伯伯,伯伯,我想牵着风筝跑!”沛沛打断我的思绪。
“好啊,我看着,你拿着线跑吧!”
望着欢快奔跑的沛沛,突然想起一首老歌:“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童年已不再,可信仰依然,她陪我走过春秋冬夏,直到今天,还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