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特稿:追思已亡乃教会圣训,祭奠先祖谓华夏传统
2013-10-31

关于忠、孝的道德观念,在《论语》书中时常出现,表明儒家十分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山东省天主教界坚持中国化“百场讲道”活动在聊城举行
2021-08-27

观看天主教信仰中国化之探索》为题目,通过对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的剖析,再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及老子的《道德经》等,以史为鉴,最终总结出天主教如果要在中国大地上有所建树,就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如儒家

徐光启“背后”的故事(二)
2012-06-15

徐光启是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他怀着求索精神,对自己曾经浸润其中的传统(儒家及佛家)展开自觉的批判和反思。艾儒略称:大宗伯徐公玄扈,博学多才,欲参透生死大事,惜儒者未道其详。

利玛窦——东西文明融汇的典范
2010-05-11

因为,他发现中国真正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欲使天主教广布华夏,首先要结交士大夫阶层,通过他们再接触到统冶阶级。为此,他学习中国儒家经典,熟读四书五经,在与人交谈时常常引经据典,令周围的中国士绅啧啧称奇。

上图徐家汇藏书楼展出多位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文献著述与贡献
2018-01-31

作为一名儒家基督徒,范氏在读过吴历天学诗后赞叹不已。这位曾协助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出版《万国公报》的老学究,后主办基督教青年会的《青年进步》杂志多年。

徐光启“背后”的故事(五)
2012-07-24

福传与成效徐光启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先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传统对他影响极深,他知道欲向亲友同道传教,首先得从自己的家庭开始。

从康德的敬畏到杨振宁的回响
2025-10-27

儒家讲“畏天命”,这个“天”既指自然规律,也指冥冥之中的道德法则和命运主宰。这种敬畏要求人们的行为要顺应天道,做到“与天地合其德”。道家的敬畏精神则更为纯粹地体现在对“道”和“自然”的尊崇上。

浅谈“孝道”在儒学中与圣经中的比较
2002-12-12

儒家的孝道的思想精华在于孝敬,孝养,即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道德义务,是对父母养育之恩和抚育之情的报答。另一方面,儒家要求父母慈爱子女,把子女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爱?道德还是宗教?(一)
2011-10-17

道家释仁为爱人利物,说明仁爱不可能是自然事物;儒家释仁为爱人、忠恕、孝悌和克己复礼等等,说明仁爱不可能是自我中心的;而且,从孔子所谓仁者人也到日常所谓杀生成仁,表明仁爱既是人的本性,又是人性的最高理想和超越境界

圣母无原罪
2011-11-21

性本善是儒家人性的原型,这里所说的善,不是与恶作对比,善的本体就是完美无瑕,无原罪的信理便是说明人的本来的性体是什么。基督宗教上说的在起初和儒家的人之初是同一的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