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徐家汇藏书楼展出多位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文献著述与贡献
2018-01-31 09:55:03 作者:姚颂恕 来源:基督时报
2018年1月19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课题成果展在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揭幕。
此次课题成果展的主题为“会通中西”,将目光集中在几位著述丰富的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通过文字、图片和实物展览,呈现出他们在汉语基督教文献著述上的贡献,以及借助文字体现出来的基督宗教中国化历程的历史实践和经验。
课题成果展呈现著述丰富的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其中包括清初大画家后来成为天主教神父的吴历,他的“天学诗”被看作是中国基督徒诗歌创作的先声。在景仰吴历的后来者中,天主教方面的黄伯禄、李问渔、马相伯、徐宗泽等人都与上海,特别是徐家汇有着独特“缘分”。
黄伯禄作为晚清江南地区天主教神父的佼佼者,生前常居徐家汇埋头著述,他的著述在推动晚清天主教神学本地化的同时,也贡献于缓和天主教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冲突和矛盾。
与他同时代的李问渔作为一名耶稣会士,著述范围广泛,既致力于宗教文献的著译,又通过设立在徐家汇的《益闻录》传播西学,延续了徐光启“会通中西”的精神。
而李问渔的同学马相伯则少年学道徐家汇,晚年常居土山湾,在教会与社会之间奔走呼号,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位大家,他的著述和生平也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一个侧面。
徐宗泽在马相伯等人的熏陶下,也继承了其先祖徐光启的精神遗产。在徐宗泽主持下,徐家汇藏书楼成为近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镇,延续至今。
在基督教方面,范子美也在精神层面与吴历相通。作为一名“儒家基督徒”,范氏在读过吴历“天学诗”后赞叹不已。这位曾协助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出版《万国公报》的“老学究”,后主办基督教青年会的《青年进步》杂志多年。
这种身份转化也体现在其他近代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身上,诸如赵紫宸、贾玉铭、刘廷芳等人。与范子美不同的是,后三者接受过更为完整和系统的西方教育体系的“洗礼”。在这种“会通中西”的教育背景下,他们的著述也推动了中国基督教神学本色化或处境化的进程,成为当代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演变和建设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