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难之时冒风险行圣事从十年文革时期走过来的教友都知道教会的艰难,神父们给教友行圣事做弥撒送终傅是冒着风险,常常是夜间偷偷的在教友家里不敢公开,一旦被红卫兵发觉有人告密,神父要戴高帽游街示众挨批斗。
得知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我第一反应就是抱怨,心想这么用功,这么热心的人为什么得不到天主的宠爱,那时的情绪比他还强烈,当即也在网上发表了一些负面的消息,停止了一切信仰活动,公开表示与耶稣绝交。
耶稣是主,这是我们在心里和口中都必须公开承认的。福音,这是独一无二的信仰,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天主、基督、圣神等这样的词汇包含了我们信仰的核心,不能不讲,不然,我们所讲的一切,都是文不对题。
简单地说来,即积极参与信仰团体的公开活动,身体力行地去见证信仰,履行教友职务(LayMinistries)。谨以吴经熊译的《圣咏》23首作为祈祷:主乃我之牧,所需百无忧;令我草上憩,引我泽畔游。
她表示,构思中的公开研讨会将展望联会的发展。筹委会稍后会出版刊物,由会员及毕业生撰文,回顾过去五十年的工作及关社精神。
又分别对这五个主题相应地引述了四福音中洗者若翰为给耶稣预备道路、耶稣要求人去撒种子的比喻、荡子的比喻、拉匝禄的姐姐玛尔大与耶稣的谈话内容和耶稣公开传道的时候,他的母亲和兄弟站在门外,想要同他说这五段福音
圣父若望保禄二世,于2002年10月16日,把“耶稣在约旦河受洗”作为新增玫瑰经光明五端中第一个光明奥迹,因为这是基督公开生活的开端,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
当耶稣离开纳匝肋,开始在巴勒斯坦各地公开传教时,他完全和唯一地关心他父亲的事业。
与此同时,教区亦已透过在夏主教所领导的「慈悲禧年」专责小组及罗国辉神父所领导的教区礼仪委员会的策划及推动,举行了多场的公开讲座,介绍「慈悲禧年」的精神及未来的行动;教友总会、中英文《公教报》及不少堂区通讯亦提供了有关的讯息及适切培育
故事的前半部,讲的是小儿子和公开的罪。它让人很明显地看出,人们所犯的过错,做了许多不该做的事。故事的后半部讲的是隐秘的罪。罪过是隐藏在心中的不满、不平的怨怒,他们都需要父亲的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