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在幼年时,就有福地通过父母、亲友或者老师等人的帮助,找到主耶稣,生活在祂的平安内。有的人却经过一生的奔波,到了耄耋之年,依然内心不满足,没有找到天主!
当我们知道自己从天主而来,带着爱的使命生活在世上,将来要回归天父时,跟随主耶稣,我们的生命自然会充满自信、平安和喜乐。
后来,他们的主教就给教友们发了一道牧函:“我们每一位教友都应该穿上基督的平安和喜乐,让所有人从我们教友身上看到希望和生命,看到一种重生的力量和喜乐。”
耶稣的教导提醒我们,如果我们的服务让我们失去了平安和喜乐,那可能是我们忘记了“最需要的那一件”——与天主深切的关系,以及那份由内而外的平安。
在基督信仰著作中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安提约基雅的依纳爵的著作中:“主教在哪里,基督就在那里;基督在哪里,至公的教会就在那里”(《致斯米纳教会书信》八2)。
故此,教会的主要成员——平信徒就有了一种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诚如梵二教友传教法令中所言:神圣公教会以关切之情再度向教友致意,教友的从事传教事业,源出教友使命的本身,杂教会里,无时可缺。
1932年,经中共津南特委刘格平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毕业后到东小营学校任教,在此期间,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注意发展党员,领导学生开展革命活动。
这篇通谕以书信的形式写给全世界的主教、神父、过奉献生活的修士修女,以及平信徒们,希望重新点燃他们的‘感恩祭惊异’之感。
这其中不应忘记平信徒传教圣召。教会内平信徒的身份意识和传教意识已经增长了,就像他们在福音传播中蒙召不断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作用的意识也增加了。为此,重要的是为了有效的使徒行动展开相应的培养教育。
2012年12月份,平梁有个门徒班,刘怡报了名,她说:学习期间,我感觉到天主的爱一步步把我引向他,以前总认为信仰是负担,真正认识了、活出来的时候,才体验到了信仰的喜乐和价值,我禁不住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