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圣像艺术就不由地使我想起了利玛窦等传教士当时如何历尽千辛万苦,为传扬福音把天主像、圣母像带进了中国,从而使这些圣像在我们丫丫学语的孩提时代,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中国天主教会与社会的融合”,这不是一个“要或否”的问题,不是一个“应与否”的问题,也不是一个“能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进行”的问题,因为我们确认基督信仰所主张的价值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中国人所追求的价值
作者以中国人的眼光回顾中国与普世教会关系的演进,提出如何解读今日在中国天主教会的情况。藉此机会,隆巴蒂神父不但回顾了教会在中国的传教历史,而且提到教宗方济各屡次表达渴望对话与相遇。
我忽然联想到马骏声神父在他所著的《神修学》中所提到的神修中立,而神修中立的核心就是内在的自由——不折不扣地全随天主的圣意:不拒不求,不惧怕,不拒绝,不期盼,不希望,一切皆随天主的圣意,心里只想着如何利用眼下的处境
在新的一年的开始,规划一年的生活,不单单规划如何去工作生活,也特别规划我们如何在信仰内善度新的一年。正如我们在复活节蜡烛上刻字时所念:时间属于他,世代也属于他。
最难能可贵的是儿子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圣经,常常恭听教会名人的福音讲座,有时还把对旧约的解读记录下来;每天晚上抽出一定时间观看《如何明白神的引导》等视频,阅读《不一样的人生》、《十架七言》等圣书。
我们已经省思了《旧约》中的天主慈悲,今天我们开始默想耶稣如何亲自将天主慈悲带到圆满的境地。耶稣在祂现世生命的每一刻都在谈论、实践和传播慈悲。
她谈到在退休前信仰冷淡,现在是如何的悔恨等,她的感人至深、发自肺腑的话语,表达了她对天主的挚爱。
耶稣通过这个比喻让我们明白祂对罪人的亲近不该令我们难堪,而应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激起一系列的省思,看看我们该如何度自己的信仰生活。
而在这多元多变的时节,如何能以青年人喜欢的方式将耶稣基督永恒不变的救恩传递给他们,也成为了很多牧民工作者的,特别是青年牧民工作者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