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从唐朝的景教(天主教的聂斯多略派),到元代的也里可温教;从明末清初,到礼仪之争;从鸦片战争,到民国;从共和国建立,直到现在: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起起伏伏,几次中断与受挫,究其原因与背景相当复杂,但是也不缺成功的案例
价值观的认同不能否认的是有的修士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修道生活,但对于教会与奉献生活中所要求的可能不大认同,但因为选择这种生活,所以只能形式化的遵守,但是对于教会或者团体为什么这样要求知道的不清楚或者根本不认同
普世教会于4月21日庆祝世界圣召祈祷日。为此,《罗马观察报》采访了圣座圣职部长俞兴植枢机,请他谈谈圣召和司铎培育的课题。
教堂教产在文革中或被毁或被占。所以,大量的工作逼得年老体弱的神长们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忙碌奔波。而最忙的,首当其冲地要算段主教了。
辛夤逊梦醒之后,便真的遵循皇姑的教道,天天吃这种坚果。事实证明,辛夤逊越老越显得年轻康健,从未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还写了许多著作。史书上记载,辛夤逊服用“秘方”,这秘方想来怕就是说的“杏仁”吧。
如何认识我现在的身份,地位作用,为现代教会是十分需要的。因为我们是葡萄树,我们是天主的家人(弗二19、若十五5)。
通过对比研究可知,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河北天主教会在教堂、教友、传教士等数目方面均在全国遥遥领先,教会所兴办的教育及文化事业也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
改革开放后,渡口堂的教产一直回不到教会手中。为此年过花甲的爷爷在两千多名教友的推举下,和本乡樊永义一起,于1985年到北京上访。没有座位,他们在火车上的过道里一直站到了终点,两位老人的腿脚都又胀又痛。
我想,遵守教会所定的规矩,只完成了做基督徒的一半,如果再肩负起福传的使命才是一个完整的基督徒,才真正满全了耶稣基督对我们的要求。关于教友福传问题,我想从五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在传统的观念中,修道圣召一般是出自那些世代信教,事主虔诚的教友家庭中,然而,今天我们更多地看到圣召之恩也惠及了教外家庭。陆海涛,山东人,自幼成长在一个世代教外人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