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想到了年轻人、病人、老人和新婚夫妇。今天的礼仪是为了纪念圣安东尼院长,修道生活的创始人之一。愿他的榜样鼓励你完全地接受福音。
答:因为依撒格年纪已老,眼睛失明,感觉自己将近死亡,想在临终前按照天主的旨意,把长子的祝福传给大儿子厄撒乌。依撒格喜欢吃厄撒乌打来的野味,所以特别吩咐他打猎做美味。问2:黎贝加是如何参与的?
我们临沂教区“索阅”“信德”,可以说是每年都在翻倍的增长,教区的神父非常重视“信德”,都高度赞扬“信德”;教友们也是非常喜欢“信德”,教区就有一位老教友亲自对我说:““信德”是一分救灵魂的报纸。”
已是古稀之年的高光斗神父给我读了几段圣经,并赠送我一本《圣教日课》,后来又将我引进圣堂,当着天主的面教我读天主经;之后又专门委托两位信德很高的老教友与我接近,并让一位灵修高深的老神父专为我一人讲道。
我当年修道,就是受到家乡老神父的感召,看到老神父德高望重的样子,我也立志作那样的人,要去作神父。
由于多年没有神长牧养照顾,长期没有弥撒、不能领受圣事以及过不上信仰团体生活,老教友逐步减少了,又没新教友的加入,也没有本土神职圣召出现,再加上昔日曾有大批当地教友逃港或移民境外,这样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
可是上车之后,我稍微观察其他的乘客,除了我和几位同行的朋友外,好像看起来都是在地人,想要跟着其他观光客走的老招数,看来在此派不上用场了。
2013年夫妻俩散步时来到了西直门教堂,看见门开着就走了进去,一位老教友王先生给他们讲了很多有关天主教的信仰,夫妻俩感觉很有说服力,最后老先生说:我们这里有慕道班,非常欢迎你们来参加。事就这样成了。
可毕竟是历经风雨洗礼的老堂了,1992年,在本堂周学清神父的带领下,在爷爷的号召组织下,渡口广大教友齐心协力,开始了原址上兴建新教堂的工程。
17世纪法国的隐修士老楞佐在《实践在天主面前》一书中写道:你一定要不停地努力,把你所有的行动都变成一种你与天主的小小对话——不是以一种做作的排练方式,而是以一颗纯正和朴实的心,让这些行动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