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特稿:立陶宛——抚慰人心的十字山(Kryžių kalnas)


2014-04-17 11:50:41 作者:客栈之光


十字山的由来
 
    关于十字山的由来,众说纷纭,据说最早有十字架竖立在这儿是十四世纪的时候,基于什么样的缘由,却没有人能够解释得清楚,这样没有凭据的说法,似乎只是空穴来风的传奇故事,所以我觉得下列版本的可信度比较高。
 
    在公元1831年,一群反抗俄国政权的立陶宛民众被逮捕,随后并遭受到迫害,他们家人为了纪念这些罹难的受害者,于是来到这里立了十字架,借以抒发内心悲愤的情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就是立陶宛再度被苏联统治的期间,越来越多的民众跑来这边摆设十字架。苏联政府曾多次试图把十字山铲除,并禁止民众前来设置十字架,不过专制的霸权始终阻止不了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久而久之,这个地方变成了立陶宛人民的精神寄托,更是反苏联势力的表征,这就是今天的十字山。
 
    现今,十字山已经不是昔日的禁地,任何人随时想来都可以。民众高兴的时候,会来这里摆放十字架,祈祷能继续迈向成功的途径;相反地,人们若是生活遭遇到不顺遂,或是要悼念已故的亲友,也会藉由来十字山,以填补心灵的慰藉并期许带来无限的希望。十字山不仅是本地人的心灵归依之处,许多外国人还远道而来,尤其是邻国波兰,每天都有好多台游览车“进香团”前来朝圣。
 
公车初体验
 
    去十字山的前一天,我们先到旅游中心拿些相关的信息及公车时间表。旅游中心的服务人员表示,十字山距离西奥里艾小镇约十二公里,一般可以选择骑脚踏车、搭公车或是租出租车等三种方式前往。依照目前接近零度的气温看来,应该没有人有那个闲情逸致,一边发抖一边慢慢地骑着脚踏车吧!因此我们决定搭乘公车,不但省钱又能贴近当地人的生活面貌。
 
    公车站内放眼望去,大部分是有数十年身价的老爷车,破旧的公车让我联想到他们穷困的生活水平,如果同时有好几辆公车停放在这儿的话,那看起来很像是废车回收场,而我们必须在这堆废车中找出开往十字山的公车。其实光是来来往往的公车就已经搞得我们眼花撩乱,再加上那些字母加有一点一撇的立陶宛文标示牌,简直是在考验观光客的眼力。因此去柜台买票的时候,我直接向售票员询问搭车的月台,以免待会儿找公车时又要耗费一番功夫了。
 
前往十字山的公车站
 
    照理说,像十字山这么热门的景点,预料公车上应该是有很多观光客才对。可是上车之后,我稍微观察其他的乘客,除了我和几位同行的朋友外,好像看起来都是在地人,想要“跟着其他观光客走”的老招数,看来在此派不上用场了。最让我担心的事,沿路上的公车站都没有标示站名,那我怎么知道要在哪一站下车呢?
 
    于是我转头问后座的妇人,意料中地换来一阵鸡同鸭讲,我只好直接秀出十字山的立陶宛文给她看,得到的答案也是不太确定。我心想“反正旅游中心的人说搭公车约十五分钟,我就抓一下时间在大略的站牌下车,万一下错站的话,也不会差太远。或是运气好,可以直接在公车上看到十字山,那将是最理想的情况”。
 
    我们引颈向窗外张望之际,公车司机就不断地从后照镜注意我们的一举一动,结果当车子即将开到十字山那一站的时候,他就挥手示意准备下车了。没想到司机先生居然记得我们的目的地,而且还主动提醒我们,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地,遇到这么热情的司机伯伯,顿时让我觉得好窝心啊!
 
心情的调整
 
    下公车之后,除了眼前这条笔直的公路外,两旁是一片无尽的金黄草原,更没有看见所谓的十字山,这么偏僻的地方,完全不像是个世界遗产的热门观光景点。跑过去看路肩的标示牌,原来十字山还有两公里的路程,我们便沿着小径走往十字山的方向。我们一行人,头上戴着毛茸茸的帽子、身上披着厚重大衣,走在这恬静又纯朴的乡间小道上,显得非常突兀另类。
 
    你或许会认为,置身在这种广阔的田园风光里一定很悠闲、很享受吧?其实这一切都是骗人的假象。因为这时的气温不但接近零度,一阵又一阵吹来的狂风,不禁让我想起“北风和太阳”的故事,你可以想象一下狂风暴雨的台风天,走在街头快被吹走的情况,差不多就是那么一回事。刺骨的寒风,几乎成了我们前往十字山最大的考验。
 
    不过话说回来,此刻我的心情并不像参观其他景点时那般的雀跃,应该说我期待来造访十字山,可是却不是以玩乐的心态。这里带给我的感觉,是一处既庄重又神圣的地方,所以我抱着比平常更严谨的态度来面对它。
 
神圣的十字山
 
    顶着强风走了两公里后,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此时脸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模样,乍看之下就像是一群哭红双眼的虔诚信徒,其实根本是天气搞得鬼。看到十字山入口处的游客中心,我们高兴地立即躲进去里面喝杯热咖啡取暖,没想到应是提供旅游信息的地方,顿时间成为逃离寒冬的最佳避难所。
 
    严格来说,十字山是一座以十字架堆积成的小山丘,而非天然成形的高山岳岭,规模大约像足球场那般大小,也非想象中来得壮观。不过密密麻麻的十字架,倒是真的让我大开眼界。这里的十字架用“堆积如山”来形容一点都不过份,有各种不同的造形及材质(虽然大多数是木制的),最大的约略有两三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可能比手掌还小。

十字山的入口
 
    不仅如此,十字山里有无数条曲折的小径蔓延其中,引领大家体验它的神圣与庄严,我不知道该称这些为“观光步道”呢?或是“朝圣路线”也许更为贴切。游走在满山遍布的十字架之间,我居然有那么一点点害怕的感觉,因为说穿了,它彷佛是一座大型的墓仔埔。还好现在是大白天,不然走在十字山里应该是惊悚万分吧!

十字山里布满蜿蜒曲折的小径
 
    曾经有人闲着没事,尝试数过这里究竟有多少十字架,结果数到一百多万就放弃了,毕竟大大小小的十字架加起来实在太多,而且每天还持续地增加中。这里每一个十字架,代表的是某个人衷心的祈福,也是对于已故亲友之间连系的桥梁。尤其当十字架上的铃当随着风叮叮作响时,引发人们内心那股悲恸的情绪,不论你来自何方,相信都会被这里的氛围所深深感动。

每一个十字架都代表着一份思念

本文标题:特稿:立陶宛——抚慰人心的十字山(Kryžių kalnas)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