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稣时代很多人听过耶稣的道理,包括经师、法利塞人,但如果他们在听的时候,心存排斥,以挑剔的心态去听,就无法把握住圣言的真理,反而产生抗拒、嫉妒、敌对的心。
可能以前也会对教会对这些传教士有他误解的地方,也可以让他去还原历史的真相。但是还有很多正能量,发光的地方。我们去发现这个,对我们当今中国的社会才更有意义。
一个天真稚气,事事还需父母陪伴的孩子,此时此刻她只有自己默默承受,即便是有人深深地爱着她、想帮助她、挽救她,而最后真正要去面对、去领受、去等待的还是自己。
是传说之言,愈去研究,愈觉得那是有问题的,他们和尚大师说是几万大劫以前的一个人修行成功的,一个劫大概有千万年吧!几万劫,都比地球的年龄还老,那时候的事情你如何追究?如何证明?
历史学家黑尔默·林格伦教授说:“不过,人要是具备特殊技能或知识,就可以预知自己的命运。尽管预告的不一定顺心,但可以预先作点防范准备。”林庚白正是这样做的。
这一段的核心讯息是:在以色列领袖失职、人民流离失所的黑暗中,上主亲自应许要成为他们的牧人,引导、照顾、医治并安慰他们。基督徒从这段话中看到耶稣的圣心正是这位善牧的成全。
我们生活在世俗世界中,去参与弥撒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有助于我们深一层地审视我们自己,因为掌管我们的是天主。
一天,我去姐姐家,正遇上一教友在她家做客,我姐问她说:你这么忙还要去避静呀?她说:我现在穷得只剩下信仰了,我再不好好地去追求,我活着还干什么呀?
虽然我每主日去圣堂,但只是一种惯性的行为。我的先生是印度教徒。然而,我们还是决定让孩子在天主教信仰中成长,每主日必定去圣堂。他们都在天主教学校读书。我以为这是我对孩子们的责任。
一、老人望眼欲穿安排好住处后,我决定到一个村去看望教友。电话打不通。没有办法,只好翻开地图,记好路线就出发了。几经打听才找到教友家,推开房门,一位老奶奶坐在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