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我们提供过一些大家关心的讨论题目,如交通工具与福传、婚姻家庭、圣像本地化等。一些读者做过热烈的讨论,但参与者不多,没能深入展开。
利玛窦关于友情、基督信仰本地化、与相关各方进行交流并搭桥通道的教导,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仍为人们深切怀念。一个人是否可以同时充当一个好公民和一个好基督徒?基督徒是否应该是热恋祖国的爱国者?
“要在音乐班上推广杨牧的这些本地化暨民族化的圣乐,越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让老主教含笑于天堂,告慰老人家。”张老师进一步表示。
02百年前,为推动中国教会的本地化暨中国化进程,在圣座首任驻华代表刚恒毅总主教的努力下,1924年5月15日,中国首届天主教教务会议在上海召开。随即一些国籍教区和新教区陆续得以建立。
当然,这需要我们重新思考神恩的本地化。神恩是一个,但圣依纳爵曾说过,神恩需要根据地方、时代和人群而生活和成长。神恩不是一瓶蒸馏水。它需要精力充沛地生活和重新对它进行文化解读。
我在阅读“信德”时,遇到有重要的信息和内容,比如“中国教会对梵二大公会议的接纳”、“教会礼仪与本地化论坛”、教宗在重大节日里的讲话、“网络的‘阴暗面’”等,都会把它记录下来
如前文提到,当年利玛窦主张用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天主教进行本地化适应。因此他们在儒家经典中找到天主、上帝、天、神、等字眼来称呼其信仰的唯一真主。
若天主教能从宗教交谈层面出发,在梵二精神指引下,借鉴和吸纳某些中国传统宗教在追思亡者方面的优长,并以福音精神加以圣化,势必可令天主教加速本地化进程,让基督福音更易融入中国。5、追思亡者与环保意识。
为天主教会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培养信仰本地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真正让本地化生根的还是本地人。圣召推行的困难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就如树枯了,是因为下面的很多根出了问题,而不是一个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