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都拉斯,教会协助这个国家重新步入正常体制;在拉丁美洲,我们的教会是构成整个拉丁美洲相貌的要素,它充满真理和爱德,没有任何意识形态能够取代它。
很多时候,在堂区实习及履行爱德服务时,“候选人”的深层意识形态便会流露出来。灵修陪伴便是他们成长的好帮手!
教宗解释说:“它使世界主教会议成了一种研究小组,以博学却抽象的演讲来论述教会的问题和世界上的灾祸;这是一种‘夸夸其谈’,以肤浅和世俗的方式进行,结果又陷入意识形态和党派平素不接果实的范畴,脱离天主圣洁子民的现状和分布在世界上的团体的具体生活
教宗列举在今日教会内的“丑事”,包括“以意识形态生硬的立场”来取代福音。教宗表示:“关于牧灵态度,我只说两种陈旧的:白拉奇主义和诺斯底主义。白拉奇主义认为凭着我自己的力量我就能前行。
(《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劝谕76号)这并非传递所谓关于天主的一种意识形态,或一种教义,不是的。所传递的是信仰在我生命中的体现:这就是见证。
关于生态环境问题,教宗劝勉专家和明智的人谨慎小心对话,寻找可行的发展模式,在尊重生态的平衡之下,保障整个人类的益处,提供正确的评估,不能抱着意识形态草率下定论。
教宗进一步指出:任何层次的法律体制,不论是国家性的或国际性的,如果准许或通融宗教狂热主义或反宗教狂热主义,它就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并使社会陷入政治和意识形态专制独裁的危险中。
前些年一批知识分子在讨论宗教是否是人民的精神鸦片的过程中在国内开启了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对话、宗教与社会的对话。
若缺乏仁慈,神学、法学和牧灵有可能在官僚的狭隘或企图驯化奥迹的意识形态中瓦解。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日常弥撒讲道中,教宗多次提醒人们重新体悟天主的慈悲并付诸实践。
第三,解放信友思想,改变陈旧意识形态。教会在梵二后一直强调基督徒的普通司祭职。信友都有责任在礼仪中积极担任自己分内的职务,了解和领悟正确的礼仪精神便显得极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