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神父(右)参加师惠敏神父的毕业典礼师神父曾从1994至2000在本笃会圣文森修院攻读神学与圣经硕士,后从2002至2010在加州耶稣会圣加辣大学攻读圣经神学。
这句话划清了他与传统宗教神学的界限,拒绝了将神祇anthropomorphize(人格化)的倾向。然而,他紧接着说:“你如果问说是有没有一个造物者,那我想是有的。因为这整个世界的结构不是偶然的。”
题外一则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年轻人回应了天主的召叫,到罗马攻读神学,晋铎后在堂区服务了一段时间后,再次被主教派到罗马深造。
家庭教会方面,由于没有合法身份,无法公开建立神学院,神学训练与教育更加困难,家庭教会的多数牧师未受过正规神学训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像传道员的培训、再慕道班、教理讲座、神学小组、圣经学习小组等等。
主教32年进入修院,38年加入耶稣会,45年5月19日晋铎,46年去了欧洲,在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地学习,50年在额我略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51年回国,55年被捕入狱,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间是在监牢中渡过的
其中关于基督教与儒学相会通的六个焦点,对汉语基督教神学的挑战是极为尖锐的。不久,台湾《宇宙光》杂志便约请周联华撰写《新儒家与基督教的对话》,作为对蔡仁厚文章的回答。
参加灵性成长、神学更新课程,滋养灵魂,更新牧灵视野。重新发现圣事的意义与喜悦:通过神学反省、灵修阅读,与其他司铎分享,重新体会圣事带来的恩宠和力量,将其从例行公事转化为天主爱的管道。
张神父说,那时起,我一直反思自己,说,我赖天主帮助,我愿意无论风雨多么大,愿意当神父死于自己,活于天主。即便教难来了,也仍然身先士卒死于自己,活于天主,把自己生命交托给天主。
亚历山大的克莱孟是教会初期的神学家和导师。他说:祈祷是与天主交谈。任何交谈都是双向的。我们对天主说话,天主也对我们说话。天主爱我们超出我们的想象。他愿意我们认识他和爱他,像爱自己的父亲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