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神职人员倦怠现象的危机与转机:理解、接纳与协助(下)


2025-11-11 10:11:44 作者:罗晓平神父

三、 恢复正常神职奉献生活:一项全面而整合的牧灵策略

恢复神职人员的正常生活,摆脱倦怠的桎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神职人员个人主动的意愿,教会团体的结构性支持,以及广大教友的积极参与。这是一个全面而整合的牧灵策略,涉及灵性、心理、生理、社交和制度等多个层面。

(一) 个人层面:重塑灵性生活与积极自我照顾

神职人员本人是恢复的核心,必须从内在开始重建。

   1.深化与天主的关系:灵性生命的活水

   恢复规律的祈祷生活:这是最重要的基石。坚持每日固定时间,以谦卑和开放的心重新投入。可从读经默想、朝拜圣体、玫瑰经等开始。用心吟诵日课,体会经文。寻求灵修指导:定期与值得信赖、经验丰富的灵修导师会面。导师能帮助识别灵性挑战,提供客观视角,引导重拾与天主的连结,并在枯竭时给予支持。

 参与避静与神修课程:每年安排静默避静,脱离喧嚣,专注于与天主的关系。参加灵性成长、神学更新课程,滋养灵魂,更新牧灵视野。重新发现圣事的意义与喜悦:通过神学反省、灵修阅读,与其他司铎分享,重新体会圣事带来的恩宠和力量,将其从例行公事转化为天主爱的管道。

  2.培养健康的作息与生活习惯:身体是圣神的殿宇

    保证充足睡眠:确保每日7-8小时高品质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均衡饮食:注意饮食健康,多摄取蔬菜水果。适度体育锻炼:每日进行30分钟左右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释放压力,改善情绪。规律的休闲活动:培养与牧灵工作无关的健康兴趣爱好,如阅读、音乐、艺术等,帮助从工作中抽离,放松身心。

   3.学习时间管理与设定界限:智慧的牧灵

    优先顺序排序:根据重要性和紧急性,为牧灵工作设定优先顺序。

    学会说“不”:勇敢而有智慧地拒绝超出能力范围或时间负荷的要求,这是对自身健康和牧灵效率的负责。划分工作与休息时间:设定明确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并努力遵守,确保私人空间。授权与分工:将一些行政或次要工作合理授权给教友志工或修女,发挥团队合作力量。

    4.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勇敢的自我面对

    打破污名化:承认需要心理帮助并非软弱,而是对自身健康和圣召的负责。心理咨询提供安全空间,倾诉困境,学习应对技巧。寻找专业且保密的资源:教区应提供或推荐具备专业资格且能保证保密性的心理咨询师,帮助消除顾虑。

(二) 教会团体层面:建立支持与关怀的牧灵文化

教会团体,特别是主教、教区管理层和司铎团体,对神职人员的福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建立司铎团的坚实支持系统:兄弟情谊的重塑

    定期且高质量的司铎聚会:安排不仅是行政会议,更重要的是有情感交流和灵性分享的聚会,如共祭弥撒、共餐、灵修分享。

    培养司铎兄弟情谊:鼓励司铎间建立真实、开放、互信的兄弟情谊。创造安全环境,让司铎可以互相倾诉、代祷、支持。小团体或“兄弟小组”可能有效。

司铎导师制度:为新铎或有需要的司铎指派经验丰富、灵性成熟的司铎作为导师或陪伴者,提供牧灵和生活指导。专为司铎设计的避静与退省: 安排更多针对司铎特有挑战的避静和退省,内容涵盖压力治理、灵性更新、情绪健康等。

  2.主教团与教区管理层的职责:制度性保障

   定期关怀与双向沟通:主教和教区管理层应定期探访司铎,聆听心声,了解困难,建立开放透明的沟通渠道。合理分配牧灵职务与资源:充分考虑司铎的身体状况、年龄、专长、兴趣和经验,避免简单粗暴的调动。减轻负荷,为高压力堂区增派助理司铎。确保教区资源在各堂区之间公平分配。提供充足的休息与进修机会:保障每年有足够假期,鼓励彻底放松。提供在职进修机会,甚至“安息年”(Sabbatical Leave),让司铎有较长时间休息、学习或灵修。休假期间安排其他司铎协助牧灵。建立专业心理健康支持机制: 在教区层面设立由专业心理师组成的保密咨询中心,并推广心理健康知识,鼓励司铎主动寻求帮助。

薪资与福利的合理保障:确保司铎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包括合理薪资、医疗保险和退休金,减轻物质压力。加强教友培育:通过要理课程、主日讲道等,提升教友对神职人员圣召的认识,以及在堂区服务中的角色。

(三) 教友层面:理解、接纳与积极协助

教友是教会的主体,他们对神职人员的态度和行动,对神职人员的福祉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1.培养同理心与耐心:看见神职人员的人性

   认识他们是“人”:理解神职人员也有能力极限、情绪起伏和人性软弱,也会犯错、疲惫。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批判:当神职人员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多一份耐心和理解,避免轻易批评或论断。换位思考:尝试站在神职人员的角度思考,体会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和牺牲。

  2.主动表达支持与感谢:爱的肯定

    语言上的鼓励:简单一句“神父,谢谢您!”、“我们会为您祈祷!”或“神父,您辛苦了!”都能带来巨大温暖和力量。书面表达:在节庆或特殊时刻,写卡片或小纸条,表达感恩和支持。实际行动的支持:在神职人员生病、疲惫或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实际帮助,如送餐、探望、代劳事务等。

   3.避免过度依赖与不合理要求:尊重界限

    学会独立解决问题:避免所有大小事务都寻求神职人员帮助,给他们足够空间。尊重私人时间:避免在深夜、清晨或休息时间打电话或寻求帮助(紧急事务除外)。尊重他们的休假权利。区分角色:理解神职人员是灵性导师,而非万能的心理医生或世俗问题解决者。

  4.为神职人员祈祷:最有力的支持

   在个人祈祷中加入意向:每日在个人、家庭或团体祈祷中,特别为神职人员的圣召、健康、灵性成长和牧灵工作祈祷。为堂区神职人员的具体意向祈祷:当了解到神父面临特殊挑战时,为他提出具体的祈祷意向。集体祈祷:鼓励堂区教友在弥撒中,特别是在为教会祈祷的环节,为神职人员祈祷。

  5.积极参与堂区服务:分担牧灵重担

    担任志工:主动报名参与堂区各项服务,如读经员、辅祭、送圣体员、善会成员、要理老师、行政助理、财务委员等。发挥专长:根据专业技能和天赋,贡献于堂区建设,分担神职人员在行政、治理、教育等方面的重担,让神父有更多时间专注于灵性牧养。形成团队:鼓励教友形成合作团队,共同推动堂区事工,减轻神父的孤立感。

  6.尊重神职人员的隐私:保护他们的个人空间

   避免八卦和传播谣言:不轻信或传播关于神职人员的八卦、谣言或负面消息,这会严重伤害他们的声誉和心灵。给予个人空间:尊重神职人员的个人空间和隐私,避免过度打探他们的私人生活。

  7.避免散布谣言或批评:维护教会的共融

  循正常管道沟通:当对神职人员的言行有疑问或不满时,应循正常管道(如直接沟通、向堂区议会或教区负责人反映),以爱德和尊重的方式提出,而非在背后批评或散布负面言论。建设性批评:若必须提出批评,应以建设性的方式,出于对教会和神职人员的爱,而非恶意攻击。

结语:圣召之路,彼此扶持,共沐主恩

天主教神职人员的倦怠是一个真实存在且日益凸显的现象,它绝非偶发个案,而是牵动整个教会肌体的深层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神职人员的圣召虽是超凡的恩典,但承载这份恩典的,是具有血肉之躯、情感波动和人性软弱的个体。忽视他们的身心健康,不仅会损害个人的灵性生命和牧灵效能,更会削弱教会整体的活力和福传使命。

因此,摆脱倦怠的桎梏,恢复神职人员的正常神职生活,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全面、整合且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牧灵策略。这份责任不应仅仅由神职人员独自承担,而是整个教会——从高层主教、教区管理者,到司铎团体的兄弟姊妹,再到广大的平信徒教友——都必须共同肩负的使命。

神职人员个人应积极自我觉察与应对,重燃灵性火焰,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学会设定界限,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教会团体应建立充满支持与关怀的牧灵文化,主教和教区管理层提供制度性保障,司铎团体重塑兄弟情谊,建立健全的支持系统。广大教友更应以同理心、感谢和积极协助,成为神职人员坚实的后盾,通过祈祷、参与服务、尊重隐私和避免不当批评,共同维护教会的共融与活力。

最终,当神职人员个人、教会团体和广大教友们都能各尽其职,彼此扶持,共同营造一个理解、关爱、支持与合作的氛围时,神职人员才能更好地从倦怠中恢复,重新体验圣召的喜乐和恩宠。他们将能以更饱满的激情、更健康的姿态,在基督的爱内,继续忠诚地回应天主的召叫,活出基督的肖像,成为引导天主子民走向永生福乐的真正善牧。这不仅是为了神职人员个人的福祉,更是为了整个教会的生命和福传使命的蓬勃发展,使所有人都能在基督的恩宠中,共沐主恩。

(本文的构思写作灵感源于我在传信大学读书时的一门课:《教会组织管理学》,感谢SKODA教授的课。我把本文没有写成论文形式,写成牧灵随笔,方便大家轻松阅读。)                   

                                            2025年禧年11月于罗马

本文标题:神职人员倦怠现象的危机与转机:理解、接纳与协助(下)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