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观察发现伍神父在一些小事上确实和别人不同,比如讲道理的时候自己会流泪,教友们送他的东西全分给我们,倾听每一个告解者直到深夜,圣周四为教友洗脚的时候会弯下身去亲吻某人的脚面。
墙中是一幅主耶稣为门徒们洗脚的图片。图中的主耶稣谦卑温良,蹲跪在门徒们脚下,脸上洋溢着无限的怜悯慈悲。
下班后,她买菜为母亲做饭、洗衣服,为母亲洗头洗脚梳头,有时还用轮椅推着母亲到教堂参与弥撒。她也常邀请店里的师兄姐们到她家陪母亲聊天。
我来自西南地区,习惯了每日洗头、洗脚,若每天不洗脚、不洗头实在难以适应。为此,我就去找袁修女。她非常开放地答复我:‘洗头、洗脚按照你身体的需要去洗就行了。
他走进青少年罪犯为他们洗脚;他也能亲吻患严重肿瘤患者的脸面。社会边缘人士也能成为他的客人。他的幽默风趣能吸引人走近他。三、言为心声,行是信仰。
会议呼吁我们,不单视圣体为个人或私人圣德的成长和滋养品,更要充分地理解圣体一词的本义,我们必须考虑它的根源,它来自感恩和洗脚的行为。
耶稣为门徒洗脚时,伯多禄自觉不堪当,但是耶稣却说:“我若不给你洗,你就与我无份”(若13:8)。若按伯多禄那种天真的,合乎人情的“不堪当”去推演,那么,岂不我们更不堪当基督为人类受苦吗?
在最后晚餐时,耶稣首先为伯多禄洗脚,而且只为他祈祷,为叫他的信德不致于丧失,而且待他回头后,要坚固其它门徒的信德”。
不料正遇上马三家门徒班学员张桂银分享,说自己参加门徒班时没有领洗,那时的她过的是夜生活,整天吃喝玩乐,歌厅舞厅经常出入,生活迷茫,精神空虚,丈夫怕她,管不了,公婆见了吓得哆嗦,在践行门徒班老师留的作业时,端着洗脚水要给公婆洗脚
天主教会在1969年的礼仪年历中,在描述圣玛利亚·玛达肋纳的时候,强调:她既不是那个为耶稣洗脚的有罪的女人,也不是那个伯达尼的玛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