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利玛窦文化适应与学术传教
2012-02-21

(二)耶稣会的文化适应耶稣会自创始人罗耀拉˙依纳爵(St.IgnatiusofLoyola,1491-1556),就确立了两大传教原则:一是走上层路线,即与主流社会保持良好的关系;二是本地化方针,即一种倾向于以学习传教地区的语言和风俗为必要条件的灵活传教方法

澳大利亚天主教会以及华人公教团体
2004-06-14

1991年,团体引进礼仪本位化的第一步,即在农历新年主日,举行“祭天敬祖”礼仪,以加深海外华人之认同中国文化传统。

叶小文:宗教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精神
2006-11-18

最近,叶小文有一本书《从心开始的脚步》被译成韩文出版,韩国东国大学校长、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洪三评论说:叶先生对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和”思想的研究,自成一家体系,从多种层面阐述了中国佛教与“

教宗本笃十六世2008年第二十三届世界青年日文告
2013-02-26

这就是教会诞生的故事,从圣神降临的那天,她就从未停止传扬天主的福音「直到地极」(宗1:8)。

逾越节三日庆典
2013-03-28

教会自圣灰礼仪星期三,六个星期之久在礼仪和祈祷中,不唱阿来路亚现在我们要在这隆重的庆典中开始高唱阿来路亚。

特稿:庆贺耶稣升天,传报救恩喜讯
2013-05-12

(圣咏68:19-20)这是达味的胜利之歌,但其中所描述的除了万军的上主、道成肉身的天主圣子耶稣基督实在没有人承受得,耶稣也自己作见证说:没有人上过天,除了那自天降下而仍在天上的人子。

成长中的河北善会
2007-06-11

孔会长对善会人员的合理使用颇有心得,不同的性格给不同的职务,不同的年龄段给不同的任务,比如在福传上,年轻的骑车到远处传,年岁大的在本村传,年幼少的则为福传者祈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司铎主保——圣维雅内神父的故事
2009-12-21

从七岁,维雅内就开始在农场里帮着干活儿,通常是看守羊群。由於受到革命政府的迫害,不时地有神父或修女来到维雅内的宅院寻求避难。弥撒往往是在他家或是在朋友家里秘密举行。

河北正定神乐院成立的前前后后
2014-10-31

次日埋葬,丧礼完毕的刹那,一位名叫路加的中国青年修士卧病不,跟着又一位比籍神父方济各沙勿略也感不适,不到24小时相继逝世,实堪浩叹!更因其他的修士没有一个不给病魔所缠扰,而对亡者竟未能照规成殓埋葬。

无神论者望弥撒——望爱村之旅
2014-04-02

为了表示尊重,众人立时,我们也跟着起立,但作为无神论者,我们并不跪祷。弥撒开始后,众人首先背诵经文,由于口音问题,只能听取大意,似乎是赞美玛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