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代父和夫人路文华提着礼品,出现在病房。病房里设有两张床位,为防止影响邻床,拉上蓝色的隔离布帘。
当执事把圣像的小门打开向教宗和全场信友展示救主耶稣时,全场唱起“阿肋路亚!”然后,教宗开始举行礼仪。他先向会众洒圣水:请看从天主的圣殿里流出的水,这水带给众人救赎,阿肋路亚!
(参阅路4:1-13)在祂受洗的过程中,祂明明清楚地听到天主圣父的声音:“你是我的爱子。”透过“进入”约旦河的污水,祂也深深的意识到自己作为救世主的使命。那为何祂要到旷野退隐?
在个人层面上,国王首先被称为天主之子(咏2:7,路3:22中在耶稣受洗时用于耶稣;同时参阅撒下7:14;咏89:27),因为他受召唤以天主的名义统治,把天主的正义和祝福带给人间(参阅:咏72)。
(路1:38)。心中充满了信德,心中充满了对天主的信赖,玛利亚踏上了一条她既不知道方向,也不知道危险的道路。信德是使人成为基督徒的德行。
(圣奥斯定)炼狱中有双重的痛苦,即推迟了得见天主圣容的时间(失苦),以及感觉上的痛苦(觉苦),即实际受到的火烧之苦。就这两种苦而言,即使炼狱中最小的痛苦,也要超过人世间最大的痛苦。
苦毒很快吞噬了玛丽的心,她变得脆弱、敏感而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当所在教会牧师告诉她如果你曾殷勤祈祷,这件事就不会发生了时,她马上选择了离开教会。
他们的权力和财富越多,他们的盲点和自欺也越多,甚至对在门口乞讨的拉匝禄都视而不见(参看路16:20-21)。穷人拉匝禄是基督的图像;基督藉这穷人恳求我们悔改。
福音中多次提到耶稣的祈祷,特别提到他独自一人的祈祷,有时甚至彻夜不眠(如:谷1:35,路3:21,路6:12),尤其是受难前夕在革责玛尼山园中更是如此(玛26:39-42,谷14:35-39,路22:41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教会历史及我们每个人的历史中,似乎我们所走过的路永远无法抵达目的地。如此可能衍生出一个想法:希望落空乃是生命的黑暗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