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曷勒布事件(出32):造金牛犊,犯大罪,背叛盟约;塔贝辣(户11:1-3):百姓发怨言;玛撒(出17:1-7):试探天主;克贝洛特阿塔瓦(户11:31-35):贪食之罪;卡德士巴尔乃亚(户14):因不信而拒绝进入应许之地
问7:最后提到“革黎斤山”与“厄巴耳山”有何意义?答:这是梅瑟为将来的仪式预告:一旦进入迦南地,要在这两山举行祝福与诅咒的宣示(详见申27章)。革黎斤山象征祝福,厄巴耳山象征诅咒。
但在千年前,却有一批亚巴郎的子孙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安然定居于当时的首都——汴京。如今一千年过去了,这些亚巴郎的子孙们怎么样了呢?
卡斯巴在1969年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以耶稣基督是善牧开始,解释了耶稣基督冲破了当时宗教仪式,超越了神圣与世俗的分岐,使天主普世救恩的爱具体化。
背景与神学:天主似乎要放弃以色列民族,重起炉灶——让梅瑟成为新的“亚巴郎”。经文的张力:这是《出谷纪》中最深奥的经文之一。天主的话不是单纯宣判,而是一种试验(trial),也是呼唤梅瑟介入的邀请。
圣祖亚巴郎也说:我乃尘埃粪土!这些都是战胜虚荣的典型,值得我们学习效法。
教宗继续说,在这历史中有被天主拣选的人,他拣选这些人,如亚巴郎、梅瑟和厄里亚,是为帮助祂的子民向前行。他们也有艰难的时刻,黑暗的时刻,烦恼的时刻,麻烦的时刻。
在圣经最初的几章中,我们看到很多例子,例如索多玛、哈摩辣及巴贝耳塔。人类在这些事件中展现了他们的恶,一种埋藏在内心的恶。有人会说:‘神父,您不要这麽消极!’但这是事实。
以后婴孩渐渐长大,十二岁上,跟若瑟和玛利亚上耶路撒冷过巴斯卦瞻礼,回时却独自留在圣殿,让二圣焦心寻觅,及至找到后,圣若瑟没有一句责怪之语。
为此,依照天主旨意的圣经中的沟通始终与对话和责任感密切相连,亚巴郎、梅瑟、约伯和众先知便是一例,他们从不受言语的诱惑,而蛇或彼此无法沟通的个案和加因的暴力个案则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