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公学圣堂内临时辟为“薪火百年”展厅,陈列了教区历史中珍贵的圣物及书籍,尤其是历经文革保存下来的《圣教日课》、圣书、苦像、圣牌等,让人睹物怀旧,思绪万千。
六位中国籍主教是:河北宣化教区的赵怀义主教、湖北蒲沂教区的成和德主教、河北安国教区的孙德祯主教、山西汾阳教区的陈国砥主教、浙江台州教区的胡若山主教、江苏海门教区的朱开敏主教。
临走时堂里的柳叔叔、陈阿姨、段叔叔热情地把两位老人平安送上车,并相约下个主日再见。下个主日到了,毕爷爷和梁奶奶早早来到了弥撒点参与弥撒。
用整车拉走树苗的陈村、南六冢等堂口的神父、教友感激不尽,但是谁也无法计算10多年来他无怨无悔地花在育苗、绿化上的钱财和倾流的汗水了。
因此梵二文件陈述说:“除非有名实相符的教友阶层与教会圣统在一起,并协同工作,这个教会就不算是有真正的基础,就不算完整的生活着,就不是基督在人群中的完美的标记。”
’来自重庆的陈碧容修女也谈到:袁修女的生活表样堪为我们修道人的师表。每天她是最晚一个睡觉的,又是最早一个起床进堂的。她善解人意,对我帮助很大。
温州教区龙港堂区本堂司铎陈时雨神父告诉本报,该堂区复活节新领洗80多人,110多人领受坚振圣事(含新领洗者)。
教宗若望廿三原名安哲卢·若瑟·龙嘉利(AngeloGiuseppeRoncalli),于1881年11月25日出生于意大利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12岁时便进入当地小修院学习
利玛窦神父本人在1585年11月24日致函朱利奥·福利嘉蒂(GiulioFuligati)神父时写道:“所到之处,是多种语言的大杂烩,每当我用意大利文书写时,甚至不知道自己写的是德文,还是其他什么文字。
直到1980年代,宗教政策落实,翟德芬蒙主恩召,愿奉献终身,于是她找到了仍在坚守的两位老修女韩静珍与陈德英,在当时小巴拉盖本堂神父边振方的支持下,做了她们的初学生。1983年,翟德芬矢发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