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关于一位藏族修士的修道历程,一段超越生死、地域、年龄,追求真爱的真实故事。你想象不出一个藏民如何走进天主教堂,并且用唱山歌的嗓子吟唱赞美诗;你更想象不出,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藏族司铎、修女。
关于我们生命本质的事实,并不能从外界事物中找到,只能从我们自身发现。四福音的作者之一圣若望引用了耶稣的话:谁爱我,必遵守我的话,我父也必爱他,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并要在他那里作我们的住所。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他的牧函《富于慈悲的天主》(DivesinMisericordiaorRichinMerc)关于慈悲谈到两个要点:慈悲是爱的第二个名字;慈悲是天主最大的特性教宗本笃十六世说
(若15:3)关于这句话,我常在默想时想不通。我怎么样才可以透过这句话获得洁净?但有一次的经验却让我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
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一个教友,是个属神的人;可是孩童时代,关于信仰却很迷茫。虽然在家里,经常会进教堂祈祷,参与弥撒,学要理,可是这些东西对小时候的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负担。
以下是来自佩雷拉神父的文章:这一篇关于圣洁的文件是现时代真正灵性的杰作。这个时代在寻找爱、和平与神,然而却被虚假的时尚和现代的方法欺骗,带入新纪元运动(new-age)尝试的虚伪灵性。
2003年上半年在“信德”的“言论广场”上,读了几篇关于圣像的评论文章,有的说“西方圣母是高不可攀的”(2003年4月1日“信德”/崔魏东),还有说“西方绘画是空灵的、抽离现实的”(2003年4月15日
东方三贤士:远道而来的人和信仰关于圣诞马槽的最后一个记号,教宗指出,在临近主显节时,圣诞马槽会安放东方三贤士的小塑像。他们表达出「一个人能从远方出发,前来接近基督」。
我们介绍了教宗关于冷漠的文化、战争、移民和贫穷议题的看法,今天接著介绍访谈中有关保护受造界、亲子关系、请求宽恕,以及邪恶和痛苦的问题。
我买了在座的任继远老师的书,这是一个有贡献的著作,就是《河北天主教历史》,而李晨老师关于河北天主教的书也一样,包含很多历史资料,这个历史要写,而且写越来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