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正祭台式样堪与罗马圣类思公撒格祭台比美。圆顶建筑和内部装饰均按透视原理布局,吸引了满汉各族广大参观者,有两位从罗马新来北京的奥斯定会神父称这座圣堂真不愧为“国都之堂”。
这个比喻虽然有点长,但感人心肺、使人有许多反省的机会,又与公审判的比喻、以及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同时并列为三大‘怜悯及慈悲’的象征,表示天父是如何同情人间的那些可怜人。
不过当时的人数较少,仅有外国传教士4人,中国传教士2人,修士2人,教友2768人,总堂区五处,圣堂及公所公32处。
公教中学校门左右两联分别以“公”“教”为首字,上联“公法有情必兴社稷”,下联“教规无类乃秉渊源”,既彰显新加坡依法治国之理念,又突出华人秉持教育兴邦之传统,有很浓郁的华文文化色彩。
第二,所有外来资助,悉数用于教区恢复、建设之公需。不惟如此,就连国际国内很多人向他求弥撒之献金,他也是与每一位神长均分,而他自己的一份,不是资助贫困教友,就是献与教会之建设公需。
施讷德认为,修道生活首先是一种运动而不仅是一种或多种机构的组合。作为一种运动,它要求参与该运动的成员都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和视野来团结并激励他们。
斯帕塔洛神父:近年来,在天主教会内部,已经进行了实验性的探索,可称之为学习拉丁文兴趣的复兴,从而出现了这方面的新的教会团体和非神职人员运动。
圣伯多禄广场上的枢机们、教会各运动和协会的创始人及领导人、信友们、新闻界人士、好奇者和游客都在聆听教宗本笃十六世解释教宗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属于众人,不再属于自己。他完全放下了生活中的私人幅度。
福传工作在各堂区本堂神父的积极努力下已经遍地开花,读经、学经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会长培训班、要理知识讲习班、福传慕道班、知识分子联谊会、青年信仰夏令营、爱心小组、神恩复兴运动等活动应有尽有,为教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妈妈从小领洗,一直不愿意去教堂,就是担心怕有运动。直到最近才重新度信仰生活。外公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一个铜十字架和一个圣母塑像,每天夜里念经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