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个小小的乡村教堂,一步步走向正规,并被评为和谐寺观教堂。2015年8月2日,刘神父带我们走出国门啦!
1619年,罗儒望出版了《天主教启蒙》,该书以对话形式写成,面向乡村教友及年轻人。同年他又出版了《诵念珠规程》,并附有十五幅插图,首次将天主教艺术中国化。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从乡村迁移到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使城乡贫穷也在扩大。内蒙古赤峰教区张景峰神父形容教会在中国社会世俗的汪洋大海中如同是一叶扁舟,前行困难,空间有限,自身力量弱小。
如今,近百年过去了,这个乡村有的老人居然还能说上几句英语。柏格理在苗族中传教,俨然以苗族一分子自居。根据资料记载:当年的苗族,生活极苦。
即把我们的基层堂点建成信徒礼拜的教堂,宣传政策法规的讲堂,同时又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实用技术的课堂;我们的传道员上讲台是传道员,下讲台就是信徒的服务员,同时又要成为乡村社区勤劳致富的技术员。
它的读者从城市到乡村,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十七八岁的青年,从主教、神父、修士、修女到平信徒和慕道者,人们对这本小小书册的喜爱,也见证着各地教会神长教友对圣经的逐步重视,对阅读教会书籍的兴趣的增长,以及文字福传的稳步前行
暑假的时候,到一个乡村去走亲戚,到当地的教堂参加弥撒,发现祭台上的神父竟然是他。弥撒后我欢呼雀跃地跑过去,远远地伸出双手。神父微笑着,安静地站在那里,却没有伸出他的手来。
2009年下半年,有一个女儿要回老家传福音,那是一个远离市区的乡村,教友寥寥无几,从来无人来此福传。女儿在老家的福传工作并不顺利,因为不能久留,仅取得一点成果,很难保住。
相反同道的愤恨:为什么他当上了主教而我还是一个乡村的本堂?为什么他有机会出国深造,而我却没有呢?为什么她/他那么引人注目,而我却没人注意呢?相反长上的愤恨:为什么他/她那么偏心呢?
这是一座由两栋二层小楼组成的院落,与它相邻的是一座庄严神圣的教堂,在远离都市的乡村,没有人不认为这是一幅绝美的画面。但是当我以体验生活者的身份置身其中时,我才真正体验到这美的画面里真正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