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大批神父修士逃离了大陆,当时的人们可能无法理解,但现在回头看,天主在海外保存了大批圣召,带动了当地教会的圣召。如1949年台湾15000人的教会一下子发展到了后来的30万。
依据我们今天的思维,很难理解,这些英国人为什么要不远万里来中国?
为了能更好的理解这段圣经所要传达的思想,我们也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的文化渊源、历史背景及其作者是谁。
随后,有教民上台摘取圣经的一段给大家朗读,还有人上台讲述对教义的理解。
这些曾经胆颤的渔夫们已经成了福音勇敢的宣讲者,就连他们的敌人也无法理解这些「没有读过书的平常人」(宗4:13)为什么表现出如此的勇气与坚忍,以喜乐面对痛苦与迫害。
当她回归信仰后才理解到母亲那份因儿女们远离天主的痛苦。1994年,张培灵与孙连群在教堂相遇了。那时候孙连群及全家都是教外人,孙连群的一位教友同事曾经领他来教堂参与过弥撒。
实际情形并非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圣经中的这句话至今没有过时。就说社会契约论,它原本就不是卢梭的创造发明。在他之前,已有英国的霍布斯、洛克论述过这个问题。
社会多元化幅度的增长也带来与其它宗教相会的机会,对我们基督信徒来说,要敞开心扉,与其它宗教的成员一起探索为人的超性幅度见证和成圣的普世召叫;我们基督信徒该当宣讲由基督赚得的救赎这一独特的信仰,一起寻求更深入地理解基督为我们得救所预备的途径
按以上理解,故有1:i.普世教会都庆祝的主基督、圣母及圣人的节日(solemnities);ii.普世教会均举行的主基督、圣母及圣人的庆日(feasts);iii.普世教会均举行的「圣人必行纪念日」(obligatory
中国学者必须对宗教重新认识、重新定义,90年代在中国学者中掀起了关于宗教的大辩论,他们开始把宗教放在文化的框架中来看待,视宗教为“文化现象”(参阅卓新平:《宗教与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卓新平:《宗教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