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第三个千年黎明 中国青年司铎面临的挑战及任务
2019-05-21

从伦理道德角度看,先前国人的忠贞思想、淳朴美德等,今日我们还容易发现吗?人们的思想境界确实提高了,要求也提高了,情趣也不同了。但伦理道德滑坡现象也颇令人担心。

耶稣的圣死、复活与升天
2013-03-20

钉十字架这种刑罚,只用于罗马统治下的异国人,而不用于罗马人。这是当时最残酷的刑罚,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要经受很长一段时间的痛苦才会死去;并且带有示众的用意。

试析抗日战争前伊斯兰教报刊蓬勃发展的社会动因
2014-11-05

《月华》1932年1月25日出版的4卷7期又发表了《国难期间伊斯兰人应有的呼声》,文章写道:中国自东北事变以后,已至国人存亡立决心之时,我们为伸张正义,为保护自己的生命,不能不协力灭此惨害人类的倭奴,倭奴灭

中国教会的自身建设及其面临的挑战
2014-11-19

作为整体的中国教会更应站在美好事业一边,给国人树立良好形象,让人们认识她是一个充满正义、大公无私的团体。由此必须注意,教会不应诱使和强制人入教(参《教会传统工作法令》,13)。

抗战期间一个英国小妇人保护中国孤儿的故事
2021-03-19

“它是一个对外国人开放的国家,那里的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文章下面还有一个招收志愿传教者的小帖子,上面清楚地写着“你来吗?”1949年重返英国的艾伟德曾这样回忆,“这是把我带到中国的开始。”

张西平: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境域中的困境
2012-02-14

[47]礼仪之争后天主教更是后退百里,开始走向一个不与中国文化相融之路;鸦片战争后耶教更是依西洋诸国之武力再度入华,国人仇教在自然之中。呜呼!

礼仪本地化---浅谈教会礼仪本地化必要性和方法
2015-05-19

一.前言传统来讲,中国一直被称作礼仪之邦.这说明中国文化是以礼仪为中心的文化(儒家文化为主流的文化特征).很早时候,中国就建立了各种与神明,生者和死者有关的礼仪.礼仪的影响遍及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从学习和认识事物的角度来讲

梵二文献研习会分享交流
2012-07-02

我们经常听到说中国人有钱了,知识水平高了,却仍然不能解决心灵空虚的问题,满足不了心灵的渴求。我很关注有关报道,现在经常有媒体报道说,各地的有的大学生自杀,甚至大学的教授自杀。

文摘:英国女传教士在山西
2013-04-02

1900年,义和团运动开始后,国人与在华的西方人矛盾激化,义和团提出灭洋口号,西方人受到威胁。

山西开教宗徒高一志神父事略
2005-06-06

韩爌曾说:“宗教之正者莫若天主教,为祖国利益,愿国人皆信奉之。”他全力支持神父们传教,并劝该城的士大夫及家人都信奉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