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记录的是他们如何坚守信仰、在与主的相遇中,在爱与被爱的渴望中,跟着耶稣,时时预备自己,坚守人生最后路程的同时,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教友、关爱着教会、关注着福音的传播和教会的复兴。
这两大特性也呈现在这位教父的艺术上:首先,热罗尼莫是隐修士的楷模,「因为苦修祈祷的人应当辛勤地研究和默观」;再者,热罗尼默也是学者的榜样,因为「学者必须谨记,严格来说,唯独全心全意爱天主,摒弃各种人的雄心壮志、世俗渴望
祂讲话有权威,为人们带来新的教训,能治病驱魔、能复活死人,当时的人都渴望见到祂、聆听祂、接触祂而获得益处。
祂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大批人群蜂拥而来,希望能接近祂、触摸祂,渴望从祂身上能得到益处。更有甚者,这位耶稣还自称能“赦免人的罪过”,宣称“天主是自己的父亲”,使自己与天主平等!
让我们重温在梵二大公会议揭幕时,教宗圣若望廿三世所提出的指导思想,当时他所说动人的话:「如今,基督的新娘渴望用慈悲的良药,而不是严惩的武器……。
而且在上海找不到教堂,但她非常渴望能去。可当时我急着租房子,如果那天租不到的话,意味着我将露宿街头。但这位阿姨不识字,不会乘车,即使有地址她也找不到。犹豫之后,我还是暂时放弃自己的决定,带她去教堂。
可是我告诉你,天主赏给我的一切恩宠,没有一样不是在很大努力、恒久的祈祷、热烈的渴望、眼泪和牺牲之后才得到的。”
因为耶稣是贫穷的基督,所以方济这位跟随者渴望相似他的主并全然隶属于他,摆脱一切包括了弃绝学问,好使整个人在救主怀抱。
在这次网络讨论中,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十博士渴望弘扬民族文化的意向叫好。
诸如择偶失恋,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单位里人际关系的不公平现象等等,都与我们渴望的理想背道而驰,就把人们浸在一片精神痛苦的海洋之中。精神痛苦又可与肉体痛苦双双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