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提出一个显然将人及社会幅度容纳其内的整体生态观(第四章),它与环境问题密不可分。
圣咏作者默观他周遭的世界,而反省着:当我仰观祢手指创造的穹苍,和祢在天上布置的星辰月亮,世人算什么,祢竟对他怀念不忘?人子算什么,祢竟对他眷顾周详?(咏八4-5)这就是我们必须问的基本问题:人是谁?
在大伯尔山上的另一幅天主圣三的图象,在对观福音中均有记载:当耶稣显圣容时,忽有一片光耀的云彩遮住了他们,且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从他。”
其实,在对观福音及别的宗徒书信中,也有很丰富的逾越奥迹的记载,因为大家对对观福音比较熟悉,我就不在此介绍了。重点介绍一下若望的记载。
我们不能期待社会可以在男女两性关系上达到完全整合的地步,但是教会却可以、也应该在两性关系上,做为一个榜样,成为一个催化剂,促使两性关系日趋和谐。
建立在慈悲之上的教会学必须反对某种“自恋神学”,一种封闭的教会观。因慈悲走出自身的天主教没有什么自身的利益、自身的权力、自身的荣耀可以谋取。
所以灵魂通过自己的运动而使肉体运动;他特别提到,这种协调一致的能力,正是造物主首先用全部的元素来精心地塑造灵魂,并根据和谐的数目对它加以分割,以使灵魂自身在肉体内的运行中,对和谐具有内在的感觉,就像宇宙万物一样
度有德行的生活就会使人远离痛苦的混乱和不安,并享受和谐的生活。某一团体的成员们的德行与他们的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这种情况,这已被历史反复证明。我从未见识过一个盗贼或骗子能真正幸福或兴旺发达。
以基督文化为例,耶稣舍生取义的十字架精神是为拯救世人于恶言、恶行,带领人们从善、从德、以达思想解放、人身自由、和创建人间和天国幸福家园,并推动着人们遵纪守法、玉壶冰心、和谐友善、携手共生。
是的,给,就是贫穷,就是爱,就是神性的光辉,就是人性的完美,就是天地和谐的本因,就是人间幸福的泉源。给吧,在无我的意念与给出的行动中,把我们的生命抛向那同样抛向我们的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