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在十月的每一天,信友手持念珠,实际上是在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健康与疾病等与基督和圣母的奥迹相连,从而为平凡的生命注入超性的意义,在信仰的光照下解读自己的人生。
主日弥撒能最清晰地展现教会的合一和普世性。问:堂区团体参与弥撒时意味着什么?答:这表示他们不仅是一个地方的小团体,而是与全体教会结合,分享同一个信仰、同一个圣事、同一个使命。
,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即:在宇宙万物之中,唯有人类最为尊贵,而做为人,他最高的品行便是孝道,没有任何其它可以逾越它。
在更具有教会性的视野中,不宜谈竞争或理由,因为我们大家都是在信仰内的兄弟姐妹,所有人都在同一的教会大家庭里;在三十年里圣座努力为此而奋斗,以推动两个团体互相和好,并恢复及振作基督徒和公教徒自己的身份,通过一个共同的途径更充分地实现所意味的
此词最初似乎是意味着于此春天节庆之际所举行的一种仪式性的神圣舞蹈,而此一意义在以色列神学中也充分地获得了回响,也就是预示当在那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春季庆节里,上主将「逾越过去」(越过)那以牺牲的羊羔的血作为标志的以色列人的家
这一称号强调天主的普世性:祂不仅是以色列的天主,也是全人类的天主。“降福亚巴郎”:司祭的职责之一是降福(祝福),而默基瑟德以天主的名义降福亚巴郎。天主的祝福代表祂的眷顾、护佑和救恩计划。
灵修意义:教会祈祷具有普世性(universalis),不仅为信徒,也为所有人,甚至为敌人。这体现出“教会是为世界而设的救恩工具”(《教会宪章》1)。
这种对宗教用行政手段管理的结果,使得宗教团体的宗教性大大降低了。为什么它的宗教性降低了?因为这种宗教团体是被政府组织起来的。政府组建的宗教团体难免会受政府在人事、教务、财务上的控制。
举凡人类社会的败落,追根求源,全在于人里面的罪性。基督徒都明白在归依基督之前的生命状态。每个人都活在罪中,虽不愿意继续,还是没有力量胜过罪恶。
在这里工作,本身便带有更明显的奉献性。因为,我们深知,修生们能够来到这里,是基督的特殊召叫;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到来,同样来自基督神圣的召叫。老师们在课堂上传道授业,本身就是信德的宣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