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司祭既为众人作为基督福音的使者,应特别关心在这丧礼场合参与弥撒圣祭或聆听福音的众人,无论他们是信友与否,很少参与或从不参与感恩祭者,或看来像似失落了信德者。
(《师主篇》作者的话)其实,教会固定的经文是为帮助我们祈祷,而生活的祈祷是我们有感而发,对天主当面的呼唤、赞美、祈求和倾诉……当然,就如某种场合你当然可以念出你准备的比较周全的稿子,但我们若即席发言,有感而发
据说教宗本笃十六世热爱音乐,会弹钢琴,喜欢跟他在德国里根斯堡大教堂做神父的钢琴家弟弟一起“四手联弹”,但是他从来不在公众场合这样做。
无论人多人少,无论任何场合,污言秽语一句也不能出自基督徒之口。要保守基督徒的尊贵和圣洁的身份,因为,我们已经在基督内成为了新人。
对此,在一些捐献场合,我曾多次强调过教会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信仰基础和现实意义。今天在重庆,我也分享两点,与大家共勉。发挥国内赈灾资源,推动地方教会更多参与社会服务。
亲爱的主内兄弟(或姊妹)——圣名(可冠以姓):此时在这个被世人称之为“永别”的场合中,我代表关爱你的主内兄弟姊妹特别是前来为你念经的教友们向你告别。
他祈望教宗和圣座继续在国际场合支持黎巴嫩。他也提到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说的:黎巴嫩不只是一个国家,为所有的人更是一个讯息,那就是这是一个不同的宗教团体都和睦相处的国家。
因此,唤醒慈悲便显得更为迫切,在各种场合,社会、机构、职场及家庭也该如此。当然,有人会提出异议:神父,今年不是应该做更多事吗?默观天主慈悲挺好,但还有很多要紧的事得做!
于是,就出现了只注重衣着时尚、流行款式,把教会内聚会当作其众多社交场合中的一个的现象。圣经用的是最好的,金边皮面,却不认真阅读;聚会时坐的位置是最好的,却是东张西望,心思全不在听道上。
对话通过专门的机构持续,也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和各种场合进行。今年我们有机会与穆斯林和犹太人一道讨论生态主题,也在维护受造界的问题上取得了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