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若不是主张礼仪本地化,若不是从研究中国的儒家文化入手,实行中西文化结合,断不会有中国教会的今天;诺比理神父若不是研究婆罗门文化,并把天主教义融入到其中,也不会使印度那么多人皈依基督。
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尊重本地的风俗文化,探寻风俗礼仪的本质,注重其精神意义,同时努力适应并融入中国的儒家文化,为更好的福传创造良好的有利环境。
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尊重本地的风俗文化,探寻风俗礼仪的本质,注重其精神意义,同时努力适应并融入中国的儒家文化,为更好的福传创造良好的有利环境。
佛教文化虽然对儒家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文化的自信心。如反教文人李灿所说:佛弟子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此理正与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之旨,吻一无二。
2.在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结构的核心是家。这种家文化的结构可以用忠、孝、仁、义四个字来概括。这四个字之中又以孝为根本。
儒家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和圣经文化,实际上我们看到的精华部分非常相似,特别是圣经文化和中国文化都属于东方文化。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说己之所欲,施之于人(参路6:31)都非常美。
如前文提到,当年利玛窦主张用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天主教进行本地化适应。因此他们在儒家经典中找到天主、上帝、天、神、等字眼来称呼其信仰的唯一真主。
换言之,瞿太素曾深刻地影响了利玛窦在华的整体传教路线及方向,即尊重和适应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中国传统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昔日苏州府常熟士大夫瞿太素教友对中国教会的贡献不言而喻。
如前文提到,当年利玛窦主张用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天主教进行本地化适应。
一方面,美国是世界上宗教性很强的国家,关心宗教自由的美国人不能理解在“敬鬼神而远之”的儒家文化影响下,执政的无神论政党如何能够容忍宗教信仰自由;另一方面,清教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美国例外论和天定命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