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由此表示,耶稣今天依然「在祈求天父、为我们大家代祷,以保护我们免于邪恶,救我们摆脱恶的势力」。因此,我们不要失去希望。
二零一九年,教宗方济各正式授权册封圣人部颁布,尤其承认向天主忠仆安神父代祷的神迹。这奇迹令一位年青的乌干达女士—LuciaLomokol受惠。
如,今日两岸的日课经本和弥撒经书上均还是这样介绍:“聖曼德是德蓮(瑪大肋納)與拉匝祿的姐姐……”(参见下面的《每日颂祷》《感恩祭典》繁体版本截图)。
让我们每天注视着祂的伤痕,那些祂带进天国、每天在转祷时献给天父看的伤痕。让我们每天注视着祂的伤痕,在那些伤口中承认我们的缺失、我们的不足、罪过的伤痕,以及让我们受伤的打击。
梅瑟的举手象征持续不断的代祷。问14:我们今天如何效法梅瑟和若苏厄?答:我们要像若苏厄一样勇敢奋斗,像梅瑟一样祈祷依靠天主,并如亚郎与胡尔一样扶持教会中的领袖和祈祷者。
表明司祭自己必须先得洁净,才能为他人代祷。7亚郎如何处理赎罪祭的血与脂肪?答:他将血抹在祭坛角上,剩下的倒在祭坛脚旁;脂肪、肝叶和两肾焚烧,肉和皮则在营外焚烧。这是洁净与奉献的规定方式。
(依62:11)答唱咏用了路加福音中玛利亚的谢主词:我的灵魂颂扬上主,我的心神欢跃于天主,我的救主,因为祂垂顾了祂婢女的卑微,今后万世万代都要称我有福。
(咏19:3-5)时光荏苒,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都只是匆匆一瞬,但在基督教会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却镌刻着我们的经历、记录着我们的付出、流淌着我们的汗水。在主慈爱的怀抱里,我们得称为上天的宠儿和天父的宝贝。
训道者教导我们要以天主为产业(参阅圣咏16:5)。倘若人生的目的仅仅是积累或成功,最终也会体验到“空虚和大不幸”。【教会训导】《教理》第2424条指出,把财富看作人生终极目标是“偶像崇拜”。
背景解释:这男孩是基督(参:咏2:9)。祂的胜利是最终的,复活升天、坐于天主右边,已超越一切反对者。玛利亚身为天主之母,也被接升天,分享祂的光荣。灵修反思:耶稣的升天,是我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