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面对这些差异,我们会有两种态度:将自己封闭在一种维护自身认同的生硬的心态中,或是敞开心怀,与他人相遇,共同培养一种具有兄弟友爱社会的梦想。
周守仁主教表示,利玛窦的第一本以中文写成的书籍《交友论》,鼓励人坦诚而平等交往,重视人际相待,而非只看对方身份,至今仍是传教时候的应有态度。
在这一大群圣人中,不仅是那些正式受到教会承认的,也包括任何时代和任何民族的人,他们曾经努力设法以爱心和忠贞的态度实践天主的圣意。
为此,做为一位母亲不仅要给子女爱,还应该学会给子女幸福,因为母亲的这两种态度将对子女的整个人格产生深刻的影响。儿女的爱主要表现为孝爱。在孩提时期,我们爱父母也许是出于对他们的需要。
聪敏之恩教导人类以神圣态度取用受造物。比起天主,受造物固然是虚无,但却是天主的倒影,又能在正确取用的条件下,导引心灵归向天主。静观细察受造万物,发现其中的天主迹象,因而举心向上,投奔天主。
因此,苦修者应该开始并继续以一种对感情、气质和个性抱有崇敬的态度,去自我圣化。这些也是人格的升华,因为一个天主所爱的圣人,是一个人格完全得到发展的人。这个“人”便是天主所创造的,相似他的肖像。
基督信徒蒙召跟随耶稣,承担仆人的身份,以无偿和无私的态度为他人消耗自己的生命。基督信徒不追求权力和功名,而是为了教会的益处,在言行上谦逊地奉献出自己。
教宗继续说:“如果我们以默想、祈祷和信德的态度接纳耶稣所说的话,这些话将在我们内变成洁净的力量。
《读经小路》是香港思高圣经学会出版的一个小册子,简单、实际,是初学读圣经的小指南,教你读经的态度、时间、由何处读起、读经的三种方式以及用圣经祈祷等。本报转载过来,与读者共分享。
他充满情感的态度无不表现在祂的表达里,例如,他说:“我来是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么切望它已经燃烧起来。”(路12:49);面对圣殿里的贸易,祂强力回应(参玛21:12-13)。耶稣充满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