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座圣赦院于2007年11月21日公布,为纪念圣母于露德显现150周年,订定凡教友自2007年12月8日至2008年12月8日期间,依照教会得大赦的条件,热心在法国露德山洞朝圣者,每日可得一次全大赦。
此世乃苦旅天乡为老家——连海韵在其母王琳医生追思仪式上的答谢词上海教区的吴建林神父、各位神长教友、亲人朋友: 首先,我代表我们全家谢谢大家!
出殡时,有9位神父为父亲隆重地举行了追思已亡大弥撒,并与数百名亲朋、教友送葬到坟茔举行安葬礼,殊荣尽显。
我们林主教已亲赴荣总迎灵,将在中午前返回台南,停灵于开山路主教座堂,随即举行追思弥撒,设灵堂供教友前去吊唁追思,念经祈祷。
比如追思,或圣房子或教友请吃饭的机会等等。人家说我道理讲得好,我也会很用心地准备道理。
李主教率十几位神父为老神父举行了追思礼。杨天牧神父,又名广驹,字斆(Xiaò,教也)民,圣名若瑟。祖籍河间沙河桥镇杨官庄,自祖父一代即迁居范圪垯。
三、纪念代替祭祀基督徒也有对前辈祖先的纪念方式,并不是忘本忘记历史。在西方教堂后面往往会有墓地,人去世后也有他们表达纪念的方式,我们也可以。
图/梁彦“死亡降临,大地震动,”莫华伦说,“这歌词太适合纪念汶川大地震了。”他在5月12日晚演出的威尔第的《安魂曲》中担任男高音。晚八点,石室大教堂内华灯齐亮,空气闷热。
我们福传的对象是亿万同胞,我们基层教会能否11月追思亡者之外,也在清明节重视一下纪念先祖?显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在中国教会礼仪本地化的路程上,我们还有很长,甚至坎坷的路要走。
(这部分内容节选自拙文“纪念中国教会的好朋友马雷凯神父”)图片:沙神父丰富多彩的一生1933年:婴儿时期可爱萌哒哒的小沙百里(1岁)1943年:少年时期阳光、帅气、眉清目秀的沙百里(11岁)1957年晋铎时身着梵二前祭披的沙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