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墓志铭一般低沉的句子源于天主教会早期公开忏悔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中,忏悔者为表示哀赎自己罪过,将祝福过的灰洒在头上、身上,做为每一个自省而自醒的四旬期的始端,这样的一个仪式就充分体现深刻的剖析与自识:
鲍斯高神父的这项预言也传到了附近各乡镇,引起了议论纷纷,有的甚至作为笑柄,尤其是格辣那村的居民,打算在庆节那天举行一个公开舞会,以嘲笑鲍斯高神父的预言落空。庆节前的那三天,每天都烈日当空,炎热难当。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1月27日上午在内罗毕的莫伊国际体育馆会唔肯尼亚青年,这是他前往乌干达之前在肯尼亚访问的最後一项公开活动。体育馆内挤满了兴高采烈的男女青年,他们载歌载舞欢迎教宗的到来。
主教亲临远郊小镇上的教堂举行弥撒,传道讲经,没有对外公开的宣传,却在教友中传播着,就像受惊的小鱼迅速向四周扩散。举行主教弥撒日的清晨,古镇蜿蜒狭长的小巷两旁,整齐有序地站满了虔诚的信徒。
这一年对教宗方济各而言是非常繁忙的一年:他完成6次国际牧灵访问,3次意大利之行;颁布关於家庭的宗座劝谕《爱的喜乐》;召开慈悲特殊禧年并举行多项禧年活动、日常的会晤和公开接见活动;每天在圣玛尔大之家小堂主持弥撒
救主耶稣在走出隐居生活公开传福音的前夕,曾做了一次值得后世仿效的准备工作,即是他被圣神领往旷野、四十天四十夜禁食、战胜魔鬼试探的过程(玛4:1-11);教会之所以将此称为四旬期而置于礼仪年复活期之前,也正是为了让普世信友练习成为基督门徒当做的精神准备
也请大家拭目以待落成之时的新圣堂及其中的各处建筑神学美学的诠释公开!
他说,以色列温和的天主教教会并没有从事传教,而是以公开的基督徒的信仰作为见证,是远离政治辩论的对话桥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拨乱反正,出台了新的宗教政策,教友们得以公开敬礼天主。在神父与教友们的努力下,于1981年教堂重新回到了教友们的怀抱,并落实了部分房产。
1668年,14岁的康熙临朝亲政,1年后,康熙彻底平反历案错案,为汤若望平反昭雪,并公开举行朝廷谕祭纪念汤若望。汤若望的遗体被安葬在北京城西,利玛窦墓地的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