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们祈祷,是为了得到什么。但是,当我们的生命,真正融入于主的时候,我们便不再会忧虑吃什么,穿什么。因为,我们深知,我们所相信的那一位永远不会抛弃我们——他可爱的儿女。
(路12:27—28)“天主的国好比什么呢?我用什么来比拟它呢?它好比一粒芥菜子,人拿来撒在自己的田园里。它生长起来,成了一棵大树。天上的飞鸟也来栖在它的丫枝上。”
如果我们真的觉得自己委屈,而且有充足的理由去抱怨的话,那就尽情地去抱怨吧,去要求一个合理的解释,质问我们究竟犯了什么错,甚至可以怨天尤人,但是我们应当是在「福音正义」的光照之下去抱怨和质问。
那么大圣若瑟对教宗意味着什么?教宗首先谈到大圣若瑟对他的影响,说:“我从不隐瞒我与大圣若瑟有一种共鸣的感觉,相信这是来自我的童年和我所受的教育。
致使人们不在实用耐久方面狠下功夫,却在那些“焰火式”的物品及转瞬即逝的声色“玩具”上大做文章,媒体所披露的一些富豪竟用金马桶就是被“驴要金掌”思潮冲昏头脑的显明例证,不知金马桶究竟能比木马桶、瓷马桶舒服到什么程度
而且,在修复的过程中,着眼的不应只是用什么技术去拯救文物,而是反思这些文物承载了什么价值,我们又能如何把这些价值延续下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事。
不是报纸上,而是我心中发生了什么?我是否当心?是否成长了?”在要理讲授的末尾,教宗再次提出最初的问题:如何识别出真正的神慰呢?
自欺欺人求得心理上的优越感,她积极主动、从容自信、知恩图报,勤恳努力,热爱生活,即使放当今时代,也是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正如耶稣曾说过的:“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
我在“信德”上曾写过一篇《学会祈祷》的文章,(见2006年2月20日第五版)简单介绍了什么是祈祷,并从五个方面告诉人们该怎样祈祷。
比如祈祷,就是老一套念经,一念好长时间,而至于说念什么经文,百分之九十的人不了解念什么,更不用说用心祈祷了,因而导致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堂,一些望教者看到这些也望而生畏,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