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为5月11日举行的第62届世界圣召祈祷日发表文告,主题为“希望的朝圣者——生命恩典”。文告签署日期为3月19日,发自罗马杰梅利综合医院。慷慨奉献生命——文告一开始便提出这一核心思想。
朱神父的哽咽,既是感恩主多年来的恩典与垂顾,进堂的人由屈指可数到百余人,从寥寥无几到排成长龙奉献,唱经班从无到有,义工络绎不绝,从冷冷清清到过瞻礼写对联放鞭炮……又是对胡神父无私奉献、教友的热心侍主和义工们的默默付出的感动
教宗尤其向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问好,称这次相聚是“上主的降福”:“这真是我们渴望分享的信仰恩典。”然后,在广场上的5万名信友,以及更多挤不进广场的人们咏唱圣歌,为这欢喜的一天赞美上主。
两年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爷爷离开修院返乡上学,初级小学毕业后,去县城上高级五六年级时,在考试前一天身体突发哮喘病,不得已爷爷的求学之路也从此终止。
2013年11月29日,教宗方济各在梵蒂冈与男修会会长联合会座谈时宣布,他将把2014年11月30日(礼仪年2015年将临期第一主日)至2016年2月2日定为奉献生活年,目的是帮助奉献生活者庆祝昨天、活出今天
这个名叫奥实·伊萨瑞尔的年轻人,在16岁时亲手射杀了玛丽的独生儿子。服刑17年后出狱的奥实,接受玛丽的邀请住进了同一栋楼,成为了邻居。
人类常在困境中抱怨,忘记天主的恩典。我们今天在信仰道路上,也会遇到困难时心生不耐烦,甚至埋怨天主。2.「你们为什么领我们离开埃及死在旷野呢?这里没有粮食,又没有水,我们对这清淡的食物感到厌恶。」
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被爱时我们就感到幸福:“我被爱,所以我存在;在天主的爱中,我将永远存在,这个爱不叫人蒙羞,而且没有任何事物和人可以使我与这个爱分离”(同上)。
接见家庭时您谈到了意识形态的殖民主义。您能进一步解释一下吗?您还提到了保禄六世的《人类生命》通谕,以及保禄六世对待家庭问题的特殊案例十分宽仁。是不是能把这种特殊案例的范畴进一步拓宽呢?
然而,当这些工具被商业主义和利益所控制,从而零碎化我们的人际关系时,它们就误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