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章与大会听众关系较多,引起许多讨论,气氛热烈。笔者的论文<德日进论爱是能量>涉及德日进的私密,引起更多反应。德日进在1929认识美国雕刻家露西后,结为至交。
最近,9月下旬,本笃会联盟在罗马召开的全球大会上,讨论的主题是全球化及其带给修院生活的挑战。显然,本笃会关心社会,与社会同行,面对和接受社会的挑战。
“信德”我们是每期必读,大家还自发地组织教友开展学习和讨论,我们殷切希望“信德”越办越好。
我们的论文讨论了一些共同的问题,为什么“正定教堂惨案”这么多年一直在沉默中没有被发掘?刚才大家谈到了一些历史的原因,比如新中国建立以后对于宗教问题比较敏感,大陆没有敢研究。
(宗9:20)尽管新约反复强调耶稣作为天主子的身份,但早期教会仍然在讨论耶稣以什么方式作为天主子。是不是和我们一样都是天主的儿子与女儿?还是他与父是同等的?
对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进行历史的梳理、批判的讨论、自由的选择。
二、当时学员撰文刊登在《益世报》副刊上,《铎声》和《上智编译馆馆刊》上,有写教会史的,有谈我国文化的,还有讨论中国圣统制的,文中建议主教出缺的教区应选任国籍主教。
他们仍在讨论贫困大学生受助后要不要感恩戴德,享受低保的家庭在盛夏能不能用空调,慈善企业家面对穷人索捐该怎么办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德肋撒修女在照顾孤儿德肋撒修女用自己一生的爱,诠释了她对“人”的理解。
1993年,来自世界各地120个宗教团体的6500名宗教界领袖、神学家、学术界的专家、社会各界人士,包括一些国家领导人,会聚芝加哥开始讨论“全球伦理”问题。
本堂神父和教友们随时保持联系,举行电话会议、网络会议讨论堂区的开支、规划、牧灵和圣事的需要等,保持堂区正常的运作,尽管教友们不能来,但是神父以及教友对堂区的责任是不会停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