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民众」范畴提醒我们,礼仪包罗一切、不排除任何人、促进万民的共融,但不会划一地样版化,因为礼仪邀请每一位,各按其圣召和特质,各司其职,以建树基督奥体:「感恩祭不是『为我(个人)』的圣事,而是众人的圣事
可见,笃信后世报应的方式实际是宗教信仰与道德践行相互照应的双重化方式。基督教伦理精神的核心是信仰、爱和希望,著名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将之概括为基督教的三主德。
选择了爱天主之后,我们爱亲人就不仅仅是血浓于水的关系,基督的爱会圣化我们的亲情,以超性之爱提升我们对父母的人性之爱:我们除了关心亲人的物质生活,更关心他们永远的生命。
、张化民神父(1913—1995.8.7.)、杨祥太主教(1923.1.3.—2021.10.13.)分别在自己的堂区开始培养男女圣召。
做丈夫的应时时爱自己的妻子并为她能够舍弃自己,如同基督爱教会,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水洗,借言语来洁净她,圣化她,好使她在自己面前呈现为一个光耀的教会,没有瑕疵,而使她成为洁净且没有污点。
圣化的过程需忍耐:我们被召在患难中结出“义德的和平果实”。每一个磨难都是进入更深的主内合一的契机。团体的关怀与扶持:我们在教会中不是孤独的旅客,而是同行者,要为他人开直路,让信仰软弱者也得救。
背景:犹太文化极重视家族亲情,家庭是宗教信仰和文化身份的核心。但耶稣在此提出更高的要求——祂要成为门徒生命的中心。
郭沫若先生也指出:“灵魂不灭的观念确立以后,世界化成了双重世界:灵的世界和肉的世界。上帝永存的观念随着灵魂不灭的观念发生出来。幽明两界好像只隔着一层纸,宇宙是鬼和人共有的。……鬼是人的延长。
他指出:因着梵二的结果而更加深刻化,更加多面化的教会意识,不能不使我们向基督更加开放我们的理智和心灵……而倘若我们要向救主打开心灵的话,我们只能借着对于父及其圣爱的更为成熟的关系
除了通过改变声调、语气与口吻来对经文中的人物进行区别之外,读经员也要学习如何情境化人物对话的技巧,模拟一场真正的对话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