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让礼仪中的宣读更到位

—— 写给读经员的一些具体建议

2020-12-10 09:50:36 作者:朱杰神父 编译 来源:信德网

0.jpeg

一、让天主的圣言拥有一个声音

针对弥撒中读经的要求,《弥撒经书总论》38号给出以下四个原则:应以清晰和响亮的声音,应以符合经文性质的声调,应以适合庆典的形式及隆重性,应注意语言的特性及民族的禀赋来诵念,为使人留心聆听。(《感恩祭典》对主礼的要求:清晰朗读、高声念、默念)

方济各教宗提醒我们:大声地诵读所选的经文,是因为我们自己需要聆听到经文的声音人类自己需要聆听到天主的话语。简言之,通过大声诵读经文,天主圣言拥有了声音模式,而非只是文字形式。事实上,在圣言被宣读的时候,恰好也是“圣言成了血肉”的时候。

在宣读圣言时,读经员需要对读经具有的文学形式有所理解与掌握。无论是叙述体裁、故事讲述、历史纪实,还是书信格式、诗歌形式(创世纪部分段落、先知书中的部分内容、圣咏属于此类),每一种文学体裁都有其特有的形式,每一种写作手法都会影响到宣读方式。故事讲述中的情节与人物、诗歌体裁中的韵律与韵脚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对经文体裁的简单认知本身并不能够到位地帮助读经员更好地宣读。

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文,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准备把握在经文中讲话的主角是谁。对体裁与写作格式的准确把握能够帮助读经员更好地定位。比如在宣读保禄宗徒的书信时,对保禄书信整体的熟悉并不代表读经员对所选读经部分的熟悉,因为保禄自己在同一封书信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保禄书信的具体背景、写作对象、年龄阶段、健康状况、写作年代、入狱前或后、情感的表达等因素都是读经员应该掌握的,进而能够使所选的读经得到更好地宣读。保禄在写给不同团体的书信时,会拥有不同的口吻、情感、角色,不能一概而论,始终如一。同样,在宣读先知们的作品时以及耶稣的讲话时也是如此。

对读经员而言,对经文文本形式与体裁的掌握仅仅是一个起点。读经员还要确定经文中的主角是谁——是谁在讲话,主角为什么要那样讲话,主角讲话背后的情感是什么,主角对所讲话语的感受是什么。透过对经文中主角的把握,读经员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感与声调,进而使经文得到更好地宣读,而不是用一个声调与一份情感对两篇读经进行呆板的、一成不变的宣读。读经员需要相应地调整声调、停连、强弱、情感,为能更好地通传经文作者本身拥有的情感与角色。

所以,读经员要读出弹性,非那样的砸、那样的嘣,而有活力;要读出韵律,非那样的干、那样的尖,而有节奏;要念得扎实、发得满值,不要读得太死。于此,也提醒读经员在宣读时避免过度夸张或戏剧表演。艺术表达中有夸张成份,有技巧运用,所以大家是在欣赏他们的表演能力,然而,读经员却不是这样的,因为读经员是圣言宣读员,不是演员。圣言宣读员要做到不夸张,不做作,让人舒服。 

5.jpg

二、认识到宣读圣言本身就是一种解经形式

“天主的话语是由天主口中发出的,因此,这些发出的言语不能空空地回到天主那里去;反之,这些话语必要完成天主的旨意,完成天主所派遣背后的使命。”(依55:11)我们也深深地意识到,这一切并不会自然地发生,人们务必要让圣言在具体的生活中成为一种改变与革新的力量。当然,在圣言达到这样的目的之前,读经员需要帮助与辅助天主子民聆听到圣言——天主话语。

《希伯来人书》告诉我们“天主的话语是活生生的,是有效力的。”(希4:12)在天主的圣言被宣读时,原始听众与当下听众并不是以完全同样的方式聆听到圣言的。读经员的责任就是保证我们所宣读出来的圣言与圣言原始的意义及圣经原始作者的清晰意向是统一的,同时,读经员需要确保所宣读出来的圣言能够通传给现场所有的人,否则,天主的话语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因而失去固有的能量、魅力与灵性内涵。

思高版《圣经》翻译时看重经文的意义而非将字句逐字译出,保留与原文同样的体裁(如散文、诗歌、法规等),并且尽力保存原文的风格及语气,对经内人名地名皆依原文音译,对那些在教会内已惯用的名词,则予以保存,使经文与教会常用词汇统一。思高圣经学会对圣经原文的选取有极严格规定,以期望从最接近正确的原文中把天主圣言翻译过来,并以最贴切的中文表达经文的原意。依据1924年上海主教会议的决定,译文应平易、文雅、并用人人能懂的国语,同时要因文体不同而作出相应的译法。法律宜简明、历史要生动、格言要雅俗、诗歌宜深刻、诔文应悲哀、咏赞要庄严。译本应该“现代化、大众化、普及化”,使中学程度,以至非信徒都能明白。1968年出版的《圣经》合订本时,考虑到了礼仪改革,尤其是采用当地语言进行礼仪,在翻译时,不只考虑“读经人”,也关注“听经者”,所以采用通俗的语言。

我们必须认识到无论翻译版本如何,经文本身的意义远远大于经文所有字词短句的组合,因此,读经员在读经时要关注经文每一个段落至少蕴含着三层意义,即:情感层面、美学层面、理性与神学层面。 

1)情感方面的意义

情感方面的意义通常指作者期待着读者有什么样的情感反应。比如:朱丽叶呼喊说:“哦!罗密欧!罗密欧!你在哪里?罗密欧?”其实,在原文里面,这呼喊的背后并不是朱丽叶在寻找罗密欧,而是悲叹的表达,因为罗密欧这个名字本身恰好就是朱丽叶家族的一位仇人的名字。情感层面的意义是很容易被错误理解的,把握不好,很容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美学方面的意义

美学方面的意义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一些表现手法如比喻、韵律、反复、悬念及图像等能够让作品思想表达得更加到位。莎士比亚反复使用罗密欧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达到强调作用的文学表现手法。我们务必要使天主子民能够经验到圣经在文学层面本身所拥有的那种美感与艺术性。 

3)理性与神学方面的意义。

经文本身包含一系列显性元素,如:故事的中心、情节、要点、细节等。理性与神学方面的意义是指在这些含有文学成分的显性元素背后所要表达的神学思想与伦理训诲,比如:伯多禄邀请我们去效法基督;保禄提醒格林多人停止纷争;梅瑟前往西乃山去建立盟约;耶稣治愈一位瞎子等。为了能够把握神学层面的意义,我们首先需要阅读圣经及其相关注释,还要在经文中寻找圣经原始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并且挖掘经文本身所使用的文学表现手法如反复、比喻、象征、反语等的内在意义。 

三、明确读经是需要讲究技巧的

教宗方济各于2019年9月30日,圣热罗尼莫圣师纪念日公布《开启他们的明悟》手谕,宣布普世教会应在每年“常年期第三主日颂扬、省思和推广天主圣言”。教宗强调,圣经经由圣神的工作,使得以人的方式所写下的人性话语成为天主的话语(《天主的启示》,12)。圣神在圣经中扮演创始者的角色。没有圣神的工作,圣经可能永远仅只限于人手所书的篇章而已。圣神使得圣经成为天主生活的圣言,令祂圣洁的子民在信德中,予以经验并传承。如此,照本宣科的读经方式,却应该予以避免,否则我们就违逆了圣经所具有的启示性、活泼性和灵修性。圣保禄宗徒提醒我们:「因为文字叫人死,神却叫人活」(格后三6)。

教宗方济各在宗座牧函《开启他们的明悟》手谕的第5号呼吁牧者们提高解释圣经的责任意识,帮助每个人了解圣经。同时,牧者们也需要培育那些受召为天主圣言服务的人员,因为服务圣言的人需要感受到亟须使圣经容易被自己所属的团体所接受。教宗提醒我们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对今天信众当中的很多人而言,这(弥撒中的读经/弥撒中的圣道礼)是他们得以品味天主圣言之美,并得知如何在每日生活中予以实践的唯一机会。因此,教宗要求我们应重新努力给予信友们必要的训练,一如已在培训辅祭和非常务送圣体员所实施的方式,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圣言宣报者。牧者们不仅要设法授予圣经或圣经中的一部书给全体会众,以表示读经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训练信众如何阅读圣经、赏析圣经,并透过操练圣言诵祷,学习每日用圣经祈祷。 

1)熟悉故事的宣读技巧

故事是讲出来的,而不是读出来的。虽然读经员不必将故事完全背诵下来,但是,读经员需要将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所以读经员务必提前了解故事的情节与背景,掌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领悟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确定故事的高潮节点,然后优化讲述故事的语言,把故事依序推进,切勿随意、切忌做作。 

2)把握好人物的宣读技巧

在宣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人物塑造或描绘的时候,我们需要努力地把握与理解人物背后的思想、情感、意向,进而熟练地调整音调、语速、情感等诵读技巧。请不要把这里所涉及到的诵读技巧与舞台上的朗诵艺术相提并论。圣言需要的是诵读与宣读,而不是朗诵与表演。请务必注意在宣读圣言时,读经员是在用声音展现一个人物,而不是成为那个人物。在具体的实践中,《受难始末》的宣读是允许些许的艺术表达与夸张手法。

经文故事中的人物一定要确实。把握故事中人物的意向或意图:为什么他/她们的那样思考、行动与讲述。谨记故事中的人物常常与故事中另外的人物是相联系的。强调那些标志性的词语。读经员可以通过改变声调、语气与口吻来对经文中的人物进行刻画。

对话通常可以帮助完善经文中的人物形象。经文中的人物所讲的话语呈现出人物所具有的性格。除了通过改变声调、语气与口吻来对经文中的人物进行区别之外,读经员也要学习如何情境化人物对话的技巧,模拟一场真正的对话与交流。将经文中的对话部分加以现场化,将故事中的悬念加以固化,然后,将这些对话与悬念一个一个地进行讲述与推进。 

3)熟练掌握叙述者解说词的宣读技巧

读经员需要了解解说词叙述的角度与切入点。经文中的叙述部分能够帮助读经员更好地传达经文本身的意义。《圣经》经文叙述部分的词句常常有自己的角度与高度,叙述者多以一位相信者的身份来讲述,因此,读经员要避免背诵腔或诵经调。叙述部分并不是以一个客观的报道来进行的,为此,叙述部分常常是关键部分。对声音高低、强弱、快慢的调整可以帮助读经员更好地表达叙述者的情感与意义。 

4)不可忽视族谱/名单/列表的宣读技巧

在宣读家谱、神恩清单、罪过列表时,读经员务必要避免两个极端:过度强调(过慢地匀速地强调每一个字词)与过度简化(过快地加速地一带而过)。牧灵经验也提醒我们要尽可能地保持宣读的流畅性与连贯性。 

5)了解答唱咏的宣读技巧

答唱咏也是圣言宣读的组成部分。对答唱咏的熟悉与默想可以帮助读经员捕捉到经文之间的联系并分辨出经文的中心语句。在主日的礼仪庆典中,答唱咏是需要被咏唱出来的。牧灵经验提醒我们使用“下降”技巧在宣读每一段圣咏的最后一句,在宣读答唱咏中的其它句子时,使用“上扬”技巧,进而,听众可以更好地应答。 

6)重视宗徒书信与劝谕的宣读技巧

新约中,宗徒们的劝谕都是简单的书信格式。就其本质而言,书信更像是寄信者与收信者之间的对话。每一封书信的意向与目的决定了宣读的口吻与情感。宣读前,需要把握收信者与寄信者的身份。诸多的圣经注释与解经书籍可以帮助读经员掌握书信的写作背景。不管是写给个人的还是写给团体的,每一封书信在宣读的时候都是指向现场的听众——当下参与礼仪的兄弟姐妹。

比如在保禄书信中,大部分书信的作者就是保禄宗徒本人。作为一位灵修导师,保禄宗徒在书信中拥有着诸多的层面:指导、安慰、鼓励、训诫、警告、辩论等等。当宣读任何一封保禄书信的时候,务必要注意到以下细节:保禄在书信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他的角色是什么:老师、警官、陪伴者、父亲形象等?保禄的表达模式常常是直截了当的、诚挚热心肠的;即使当保禄在规劝或勉励时,他从未停止爱护自己的灵性孩子们。

聆听者(天主子民)需要一点儿时间来领会与消化宗徒们的劝勉。保禄宗徒的神学思想是很难把握的,他的写作风格也常常信息量很大。很多时候,即使是在同一个句子或同一段落里,保禄宗徒的情感与写作意向也是出现变化的。保禄书信是不可快速宣读完毕的,铭记保禄宗徒的严肃样子会有助于读经员宣读得更加到位。务必疼爱听众(天主子民)就像保禄宗徒那样。务必关心听众(天主子民)的益处,就像保禄宗徒那样。故此,在宣读宗徒们的书信时,请务必且读且缓慢——越慢越好。当然,也不要走极端——过度的慢,因为过犹不及。 

7)牢记先知书的宣读技巧

虽然读经员对先知书本身具有的紧迫感与急切性常常深感不适,但是,读经员不可以对先知们所强调的那份迫切与紧急掉以轻心。先知书的主旋律之一就是:我们是被天主所拣选的,随着这份拣选与召叫而来的是责任与使命。先知们常常警醒天主的选民所承担的责任,这份责任不仅仅是一份流行的、受以民喜爱的事工。在宣读先知书的时候,这份选民应尽的责任与使命即使没有出现在经文文本中,读经员还是要努力以坚定的口吻传达出来。

读经员是需要一定的果敢与勇气来宣读人们不爱听的劝谕或上主的戒律。事实上,先知们常常是以同样的感情强度来宣告危机与慰藉、控诉与宽恕。那么,针对当下的选民,也就是我们的堂区教友,读经员务必要像先知们那样将天主的话语与诫命宣告出来。读经员务必要努力,尽可能地还原先知们的话语,就像先知们自己宣告的那个处境一样,否则,读经员将会使先知们的话语言辞大打折扣。就像宣读宗徒们的书信一样,读经员务必要参考各种注释,以便了解先知书的写作背景、著述内容与写作体裁,留意先知书中的微小的关联词语、瞬间的叙述灵感以及先知劝勉小结的缺失等。事实上,先知们是不情愿地、被迫地宣讲天主的话语与戒律。不要让先知话语中所蕴含的那些张力与迫切感丢失。今天的听众需要原汁原味地聆听到先知们的劝勉言辞与警醒话语。读经员的责任非常重大。 

8)领会诗歌与圣咏的宣读技巧

旧约蕴含着大量的诗歌。诗歌与圣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文学创作。诗歌表达是经过精雕细琢的创作过程,因此,诗歌的意义是丰厚的,形象是生动的。读经员需要有针对性的操练,才能将诗歌宣读得到位。

将诗歌与圣咏宣读得到位是需要付出时间的。诗歌与圣咏就像是一桌美食,需要慢慢地去咀嚼与品味。在宣读诗歌时,读经员务必要把握好诗歌的韵律。声音与意义两个层面在诗歌的宣读中是并驾齐驱的。即使是在宣读陌生的诗歌与圣咏时,人们的情感很容易被诗歌所具有的优美韵律所冲击。韵律就是区别诗歌与散文的主要参考。韵律使诗歌的语言变得像舞动的乐符。读经员在宣读诗歌与圣咏时,请务必留意。

反复是诗歌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能够帮助我们积蓄情感,推进高潮。在希伯来诗歌作品中,对偶是用来表达反复、平衡及推进的一种文学手法,比如:在圣咏第19首中,我们读到:“高天陈述天主的光荣,穹苍宣扬祂手中的化工”。这节圣咏用了两句话(一个对偶)来表达一个理念,因为两个对偶句表达了同一个事物,这个模式被称之为“同义对偶”。而在箴15:15中,我们看到以下对偶:“心情忧伤的,日日困坐愁城;心胸畅快的,时时如享喜宴。”诗歌运用相反的图像表达了同一个事物,这个模式被称之为“反义对偶”。对对偶表达形式的掌握能够帮助读经员捕捉到需要被强调的词句。总而言之,为了宣读得到位,尤其是在宣读诗歌作品时,读经员真的需要一些真功夫。

4.jpg 

四、读经还需要一些实用方法

1)利用好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与微笑

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并不是圣言宣读职务本身必有的部分。虽然,肢体语言在礼仪中有时是一种具有副作用的打扰行为,然而,读经员的身体动作对表达语言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因此,为了守护礼仪的神圣性与仪式感,读经员在走向与离开读经台时,速度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为此,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北京修院)为弥撒礼仪所制订的参考标准是三个字:慢、稳、静。上台后务必要避免倚靠读经台或一只脚站立。总而言之,不要让身体动作及面部表情使宣读的效果打折扣。面部表情要与经文的情感配合,不要夸张,也不要造作,自然最好。读经员在礼仪服务中是允许微笑的。需要铭记的就是微笑是好的,肢体语言也是好的,但不是必须的,所以不要刻意与牵强。 

2)熟知读经开始与结尾的要求

开始与结尾两句话(“恭读……”与“天主的圣言”)并不是读经本身的一部分,然而这两句话却是发生在读经员与天主子民(听众)之间的礼仪性的对话,因此,宣读这两句话的时候,读经员在语气上需要加以注意,同时,一些停顿也是必要的。

鉴于开始与结尾部分都是教会已经安排好了的,因此,读经员就不必改变语序或添加个人性的词汇。具体来说,读经的开始部分,读经员首先要与听众建立眼神交流或目光沟通(意在提醒大家收心注意,读经员要开始宣读),然后宣告已经记忆或背诵下来的:“恭读……”;之后,再收回目光;再后,停顿一下(时长为整整三拍子),再宣读经文或读经。

在宣读过程中遇到人名时,需要清楚而有力地宣告,请务必让听众知道所宣读的主语是谁。读经的结尾部分非常类似读经的开始部分,在读经结束后,读经员首先务必要停顿(时长为整整三拍子),然后以持续的、坚定的目光朝向前方或听众的方向宣告已经记忆或背诵下来的:“天主的圣言”;请保持这样的眼神直到听众回答完毕“感谢天主”,然后再收回目光,鞠躬之后离开读经台。请务必参考所在堂区的惯例,一般来说,在读经与读经之间,一份神圣而质量的静默是非常必要的。 

3)不可忽视眼神与目光的使用原则

目光或眼神的沟通与交流也可以是联系读经员与听众之间的平台与媒介。通过有效到位的目光,读经员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进入到经文的世界中。读经时,读经员需要与台下的听众(天主子民)之间以适宜的目光保持联系,不要一味地盯着经文。抬头望向听众也是有技巧的,要自然地将视线落到正前方,避免歪视与斜视。目光的使用是为了让聆听者感觉到读经员是在望着他们进行宣读。在读经的开始与结尾,读经员需要与听众有目光交流,同样,在宣读到每一个句子的开始、中间、结尾也需要有目光的交流。这就意味着读经员需要在宣读到句子的开始时,向下看;在宣读到句子的中间时,向上看;在快要宣读到句子的结尾时,敏捷地向下看,然后在结束的一个句子的时候,再向上看。当然,这个“向上看、向下看、向上看、向下看”的模式万万不可变得机械化与僵硬不变。请读经员在读经时,用手指留意着经文的位置,以免迷失或错行。 

4)利用好话筒的使用窍门

读经员要熟悉所使用的话筒与音响设备。有回声意味着我们离话筒太远,需要靠近话筒一些。“啪啪啪”的声音代表着我们太靠近话筒,需要离话筒远一点。负责第一篇读经的读经员务必要在读经前调适一下话筒的高低,以达到最佳使用位置,然后再开始宣读。负责第二篇的人在到达读经台后,需要快速地调整一下话筒的方向(不是话筒的高低),以达到最佳使用方向。在北京,大部分教堂的话筒已经做了专业的调适,所以,读经员所要做的就是掌握自己的发音特点及调整自己声音的大小。

请铭记话筒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要恰到好处。国际通用的标准一般是——话筒离嘴的距离以5至10厘米为宜。就我个人经验而言,能否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声音是检测话筒是否达到最佳使用状态的参考标准:听到的声音太弱,说明话筒过远;听到的声音太强,说明话筒偏近;听到的声音中有呼吸的声音或一些其它来自口腔部位的噪音,说明话筒太近。如有以上情况发生,读经员需要调整一下自己与话筒之间的距离与自己声音的大小。请铭记:读经员在礼仪中尽可能不去碰触话筒或调适话筒。 

五、自觉地学习一些发音方法

错误的发音或发音不到位都会影响到宣读的效果。《读经常见发音勘误表》(丁丁老师整理)、《圣经难字一览表》、《圣经难字表》或类似的发音辅助资料确实对宣读大有助益。当然,《新华字典》应是读经员除了《圣经》之外的第二个最爱。

事实上,只有读经员读明白,才能让别人听明白。在2018年6月份于北京修院举办的《圣言宣读的技巧与艺术》的系列公开课上,丁丁老师从其专业的角度对圣言的宣读提出了以下要求:

情声气的运用技巧:情取其高、声取其中、气取其深;

情声气的内存联系:因情用气、以情带声;

宣读的要点: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长而不拖、短而不急;

声音的要求:自然、饱满、有色彩;清晰、稳健、有旋律。 

1)宣读时有效借助重音

语速、强调、停顿、断句、声调、音色及强弱等都是解释经文的切入点,而把握好重音尤为重要。

重音就是重读。重音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句意鲜明,使语言色彩丰富,使听众能够直接迅速地把握语句所传递的思想信息。在表达中,重音具有强调重点、突出主要情感的作用。根据重音出现的环境与条件,重音又分为语法重音(重读句中的语法成分,如:谓语部分、定语、状语、补语、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等)、逻辑重音(表示特殊情感的句子成分、强调特殊意义的词语)、情感重音(表达强烈情感而起决定作用的字词、短语、句子、段落等)。

在宣读时,重音就是指对句子中某些词语在声音上给予加强,尤其是在故事情节或叙述达到高潮的时刻。换言之,对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感情高潮的地方,在宣读过程中需要着重强调。通常,宣讲者多是越讲声音越大,到了高潮的时候,简直就是声嘶力竭。的确,响亮的声音能够加强语气,但是,在宣讲中由响亮突然转为轻新或轻缓的声音,也可以加强语气。然而,这后者却是不常应用的技巧,也是比较难以掌握的艺术手法。这个技巧就是通过调整音调的高低抑扬与语速的快慢缓急而完成,其目的就是体现出更有针对性的关注、更充分的情感、更迫切的表达。

为了在宣读时能把握好重音,可以尽量提前把每一句话的重点标划出来。宣读时每一句中的重音字眼不一定相同,把重要的字眼加重语气使听者能迅速接收到经文所要表达的核心精神。当然了,如果我们将每一字都着重强调,那么就等于一个也没有被强调了,因为字字是重点,也就没有重点了。请务必注意避免人为成份过重显得装腔作势,甚至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2)合理处理需要反复附和的地方

附和是指重复前边刚刚用过的词语或短句,比如:“你将是荣耀的皇冠,是皇家的冠冕”(参依62:3)。在这句经文中,“冠冕”就是在重复前面的“皇冠”,因此,“冠冕”在诵读时,不需要被强调。在诸如此类的经文中,强调的重点是“皇家”二字,因此,这两个字是全新的概念。 

3)了解拟声词汇的宣读方法

拟声就是指那些具有声音模拟功能的词汇——听其声,似其形,如其意。拟声词可以引起兴趣,它们听起来与它的实际意义几乎是一致的,宣读时应当使听众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头脑中马上会蹦出相应的图像。这些拟声词需要我们在诵读的过程中稍微延长一下。当然,也有一些词汇或短句表意性并不是那样的明显,如“啊”、“嗯”、“哦”、“哎呀”等。 

4)重视词语语意情感表达的精准度

一般而言,词语的情感与价值是由上下文或语境来决定的。一、二、三等数量词本身是中性的,一旦置于具体的语境中,这些量词马上就会起到强化的作用:“预备!一!二!三!……”这些数字的背后表达的就是“三秒之后,马上进入状态”。在宣读此类的语句时,我们就要注意表达的方法。词语是我们表达的工具,就像是油漆工手中的刷子,也像是雕刻家手中的凿子,在通传讯息之前,我们务必先要弄明白所宣读的词意。大多数词语具备的是辞典里的书面含义及与其相关联的引申意义。如“房子”与“家”两个词都具有“住所”的含义,但它们所传达出来的却是不同的情感内涵。因此,务必对那些诸如“房子”、“家”等词汇保持警觉,因为一字之差,会影响到情感表达的精准与到位。 

5)掌握好宣读时停连的技巧

停连就是指宣读过程中出现的声音停顿和连接。显示语意、调节气息、凸显中心、表达情感是停连的主要功能。一句话有其内在的结构,停顿可以将句子里的词组、短句加以区分。停连可以更好地表达一句话的内在讯息与中心思想。在重要的意思与非常重要字句讲出来以前,可以稍加停顿以增强表达效果。

表达复杂而激动的情感时所作的停顿不受语法逻辑的制约,而受情感的支配。回到情气声运用的原则中,在使用停连时,务必要做到句停气不停,声停气不停。《弥撒读经》在一些出版书籍中已经对句子中的语意短句进行了分行或加粗处理,也就是一行、一个短句、一个语意,加粗的词语是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在每一行之后,需要给予稍微的停顿。总而言之,停连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停连没有固定的位置,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由经文的中心思想而定,停连要自然、合理、妥帖,不能破坏段落或句子意群的完整。

事实上,标点符号并不能总是把句子中的停顿、连读完整地标示出来。到位的宣读还需要找出那些没有标识出来的内在的停连,并在宣读过程中给予重视。千万不要忽视句子中的关联语词,在读经过程中,请给予这些词语一个公平客观的对待——停顿。听众需要依赖读经员来捕捉句子中无形的标点符号,即在一句话中,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有适当的停顿。尤其是在宣读《保禄宗徒书信》的时候,我们需要仔细地对保禄话语中的思想进行梳理,然后,一个一个地完整地给予传达。

停顿不是“死的”瞬间片段。在语法学中,这样的停顿可以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停顿本身总会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换言之,在停顿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事情正在进行着。当然,太多的停顿会让读经听起来僵硬、稀疏、断断续续、有损语意的精准;太少的停顿会让读经听起来急促、模糊、不易捕捉、破坏听众的情感。读经员应坚持在“恭读……”之后及经文与“天主的圣言/基督的福音”之间出现一个客观到位的停顿。 

6)艺术掌握语速的快慢

语速的快慢受到读经员所在教堂大小、会众多寡、经文长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依据经验,语速的快慢与以上三个因素成反比:教堂大,语速慢;人数多,语速缓;经文越复杂,语速越缓慢。一个通用的原则就是:越是安静严肃的庆典,越要慢读;慢比快好,越慢比越快好。事实上,我们的教友们并不像读经员那样熟悉经文。他们需要时间来消化所听到的经文——抓住读经员宣读出来的经文的中心讯息,理解读经员所传达出来的圣言的意义。当然,读得太慢也会变得很糟糕。如果太慢的话,除了让经文变得无聊之外,也会使经文听起来千篇一律,同时,也会使经文原有韵律褪色,更会使原作者的情感失真。对话与沟通其实就是真正的谈话与交流,因此,读经中的对话部分自然而然地会比经文中其它形式的段落在语速上更快一些。 

7)学会使用读经结尾语音减缓技巧

通常在结束音乐作品时,结尾部分会使用语音减缓技巧。简言之,在咏唱歌曲的最后一句时,我们需要自然而然地放缓语速、降低语调。在弥撒读经中,很多读经的安排非常类似于歌曲的安排。降速变缓本身具备强调与突显的功能,也就是诵读或宣读的速率降下来了,然而,思想与情感的强度却被提上去了。

总而言之,圣言宣读不是简单的朗读,而是礼仪中的宣读,是信仰行为,是教会礼仪。所以,读经员如果能够把作者的所要传达的意义与思想宣读出来,而不是对着经文的言词语句紧盯不放、照本宣科,那么我们的宣读就会更加到位;如果能够把经文的内在思想与精神宣读出来,而不是对着经文本身所有的间架结构穷追不舍,那么我们的宣读就会更加有效。 

主要参考书目:

Workbook for Lectors, Gospel Readers, and Proclaimers of the Word, 2015, (Chicago: LTP, 2015), v-x.

本文标题:让礼仪中的宣读更到位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