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位慈幼会会士斐林丰神父介绍,我还是选择住在一个慈幼会会士团体中,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在他们当中,体验会士们的团体生活。这个团体,住着几位退休的老会士。
祂的出生、成长、吃穿日用、以及生活状况,和当时的人一式一样,会累、会高兴、会生气、为了生活而勤劳努力(斐2:7-8)。祂不是一个“超人”,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甚至是奴隶的形状,和所有人一样。
◎<<得撒洛尼人后书>>2:1—2弟兄们,论到我们主耶稣基督降临,和我们到他那里聚集的事,我劝你们,不论因着什么神恩,或什么言论,或什么处于我们的书信,说主的日子迫近了
(路一38)与玛利亚一起肖似基督15.基督信仰的灵修特色,就是门徒致力于日益肖似师傅(参罗八29;斐三10,12)。
这旨意就成了祂的日用粮(参阅:若四:34),甚至在祂人生最困难的时刻,祂来到革责玛尼的时候,耶稣仍选择照天父的意愿,而不是照祂自己的意愿,16成就了“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8)。
一段时间后,史威登堡突然将眼睛睁开,对着听众们说:“这里有一位欧洛福森先生,会在明天凌晨4:45去世。”听到这话,众人都大吃一惊,脸上都挂着无法相信的表情。
在我正式研读圣经以前,我已经听爸爸讲了许多圣经上的故事:亚当厄娃吃命果的故事、加音杀亚伯尔的故事,诺厄方舟的故事,闪、含、耶斐特的故事,亚巴郎的故事,依撒格的故事,厄撒乌、雅各伯的故事,若瑟的故事,达味的故事
我们基于信德,“在我们内开始这美好工作的那位,必予完成”(斐1:6)。而尽其在我,根据所制定的实施方案开始了我们的努力。
给地方教会团体的书信,如:《罗马书》、《格林多前书》、《格林多后书》、《迦拉达书》、《厄弗所书》、《斐理伯书》、《哥罗森书》。这些书信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是:1、首先提出了教会的普世性。
人的内心深处本来就有神的慧根,而求知欲的推波助澜,对神就产生了信靠意向,寻求神的指点,而且祈祷时,“什么也不要挂虑,只在一切事上,以恳求和祈祷,怀着感谢之心,向天主呈上你们的请求”(斐4:6),就决不会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