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信仰
2017-11-13 13:29:54 作者:玛利亚 来源:《信德报》2017年10月15日,37期(总第741期)
我已年过50,回想自己的生命历程,深感家庭对晚辈的信仰培育是多么重要。家庭就是教会的一个小细胞,是基督奥体的一部分,因此,过好家庭生活,是每个做家长的责任。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的信仰经历,家庭教育经验。
1.我从爷爷那里得到了信仰
爷爷因成分不好,文革时期被从北京轰回农村老家。那时我还没上小学,待爷爷落实政策返京后,我已在上大学。人生美好的青少年时期,我却在信仰荒芜中度过。看到喊他“爷爷”、“姥爷”的孙男娣女——这些迷途的羔羊,他感到有种使命在召唤:要把这些羔羊一个一个找回到天主的羊栈里。爷爷不顾自己70多岁的高龄,轮流到各家居住,给孩子们讲天主教信仰及天主教教理。我们当时并不理解他的用意,还背地里给他起外号,叫他“老研究”,说他“入了迷了”。
他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每天讲一点,每天复习一点,每天考一点。每到爷爷“讲课”的时间,妈妈都督促我停下手里的一切:“快去,快去,听你爷爷讲道理去!”就这样,我从他老人家那里接受了“天主圣三”、“耶稣两性一位”、“原罪”、“本罪”、“万民四末”、“天主十诫”、“圣教四规”、“弥撒”、“圣体”,还有许多关于“七”的道理:“七件圣事”、“克罪七德”、“七罪宗”、“圣神七恩”等。
每讲一个道理,他都要求我能够理解并接受才算合格。对于重要的经文他便会逐句地给我讲解,例如信经,他分12个信,逐一地进行讲解。现在回想,正是因为他这样的呕心沥血,才有了我今天的信仰,使我受益终生。
他不仅把迷途的羔羊一只一只地领回到天主的羊栈,使我们这些晚辈们坚固了对天主的信仰,更是对“个别人”开小灶,希望他们能去修道。果然,天主拣选了我们中的一个,当年的后生如今已晋铎20年了。
感恩他老人家,把天主教的信仰扎根在我们的心里。
爷爷不仅对自己的孙男娣女们施以信德的教育,也对孙 媳妇们、孙女婿们甚至亲家的人施以信德的教育,在他老人家的教诲下,许多人认识了天主。
老人家德高望重,甚至连他的死都那么感人,他无病无 恙在99岁的时候领受了傅油圣事后用睡觉的方式离开了我们。生前嘱咐我们在他的遗像四周写下这样字:
今日看我我如是
异日观汝汝亦然
上:望吾后世
下:善修诸德
这就是我的爷爷。
2.爷爷的宽恕
爷爷在文革期间受尽折磨侮辱,住在牲口棚里,自己打煤饼、做饭,戴高帽挂牌子自己敲着锣被游街是常事。他还曾被捆手吊起来毒打,手骨折变形。可对这一切他从来没抱怨过。不仅如此,在落实政策回京以后,村干部的家属来京就医爷爷还让他们住在我们家里,管吃管住热情地招待,要知道,那时候还要粮票呢!“爷爷,他们那么折磨你,你不恨他们吗?”爷爷用圣经的话回答:“原谅他们吧,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什么。有人打你左脸,你把右脸也给他打。耶稣教导人要爱仇,要以德报怨。”“爷爷,那他们当时折磨你的时候,你也不恨吗?”爷爷答:“不恨,跟随耶稣背自己的十字架。”
这就是我的爷爷,他用他的生命经验为耶稣作了见证!这就叫宽恕!
3.妈妈的教导
年少时,我有早晨起床一边穿衣服一边哼着小曲的习惯,妈妈听到就会批评:“睁开眼就是这个,画个十字念端经多好,把一天献给天主。”可我就是改不了这个习惯。不知被妈妈说了多少次才慢慢有所改变,只要小曲一出口,就想起妈妈的话,马上画十字念经。如今,这个习惯已伴随我多年,我也培养自己的孩子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妈妈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她老人家的教导却永远地留给了我。
每逢瞻礼、庆节,妈妈都会提醒我:瞻礼到了,好好预备预备办个妥当神工。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妈妈总是细心地关爱着我。不仅如此,她还耐心地给予冷淡的邻居教友以关心,提醒他们进堂。如果遇到邻居骗她说进堂时,她会接着问是哪位神父做的弥撒呀?这一问就露馅。
妈妈对进堂穿的服装也有要求,不许穿拖鞋,衣服要严稳。她进堂时,总是打扮得干净利落。妈妈年轻时有双皮鞋,我印象中她平日不穿,只是到进堂时才穿。
有一次,我女儿要穿凉拖鞋进堂,但妈妈却说不行,最终女儿换上了妈妈的布鞋,才被允许进堂。她老人家说得好:教堂是严肃的地方,是恭敬天主的地方,不能随随便便,穿裤衩、拖鞋都不好,再热也得克服一下。
感恩我的妈妈,她不但给了我生命,哺育了我长大,无微不至地爱着我,还给了我有关永生的教导。
4.爸爸的故事
我的爸爸是个大老粗,没文化,不会讲什么道理,可是他会给我讲故事,不但讲他小时候的故事,还给我讲圣经上的故事。在我正式研读圣经以前,我已经听爸爸讲了许多圣经上 的故事:亚当厄娃吃命果的故事、加音杀亚伯尔的故事,诺厄方舟的故事,闪、含、耶斐特的故事,亚巴郎的故事,依撒格的故事,厄撒乌、雅各伯的故事,若瑟的故事,达味的故事,以色列人过红海的故事,耶稣复活拉匝禄的故事,浪子回头的故事等,还给我讲玫瑰经15端(现有20端)的奥迹,苦路善工14处。
这就是我的爸爸,他虽然不会讲大道理,但他却用讲故事的方式,带领我认识了圣经。当我有一天真的拿起那本厚厚的圣经时,里边的故事我已不陌生。爸爸帮我打下了良好的阅读圣经基础。
爸爸不常读书看报,却爱极了教会的书籍报纸刊物,并念给妈妈听。我若在时,他便把他认为好的消息分享给我,或是将报刊递给我,让我念给他听。
感恩我的爸爸,虽然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时常萦绕着我,在我读经的时候,总是有爸爸的声音伴着我。他虽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却给了我永恒的精神财富——信仰。
5.婆婆给我的影响
感谢天主让我嫁了一个好人家。婆婆家在农村,村里有天主堂。婆婆虽然不富裕但却有坚固的信德,虽然没多高文化,但却懂不少道理。她很开明,每次回老家时,婆婆总能给我讲些三乡五里发生的“奇事”——她是在用这种方式教导我这个城里的儿媳妇:热心恭敬天主是必须的!进堂望弥撒是重要的!为炼灵祈祷是不能忘的!
有一次,当聊到晨祷时,我说了妈妈曾经对我的教导,婆婆也告诉我一段很好的经文“尔国临格,耶稣至圣之心……”并说:“多好呀,把一天的事都献给天主,不管高兴的事和不高兴的事,不骄傲不抱怨。”理所当然地,我也把这段经文传给了自己的孩子。
出于儿女对老人家的关心,老公电话里对母亲说,雨雪天路不好走就别去堂里望弥撒啦,怕摔着。可婆婆却说“俺爬着也要去堂里。”做晚辈的我们当时不理解。就在她晚年轮流住儿女家的时候,也愿意常常回到她住了几十年的村里,尽管儿子家有楼房,好吃好喝好伺候,去厕所也不用出屋。其实她就是图村里有堂,方便天天能参与弥撒。
她为儿女们每天祈祷,她以她的方式无私地爱着儿女们而宁愿委屈自己,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不麻烦儿媳妇。我和婆婆真正住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和她在一起的时日里,我们相处得很好,她的信德影响着我。她虽然识字不多,但却天天看有益于信仰的教会书籍,看到婆婆这么喜欢看书,我就给她买了一个老花镜,她高兴地说“严好,你怎么这么会买呀!”更让我钦佩的是,她老人家偶尔还写点日记,把她的心得记录下来,遇到不会写的字,她就去查“日课”,从经文里找到她需要的字(其实,她只是找同音的字),实在不行,她就画个写意的图画代表那个字。她老人家真是有智慧!她的日记不止一个练习本。
婆婆喜欢听堂里的圣歌,尤其是那首“主,祢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我就拿着“弥撒经歌荟萃”唱给她听,就这样,我们婆媳一唱一和地快乐着:“歌词写得多好呀,主拉着我的手,常带在他身边。”
如今,婆婆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每当我们听到她当年的唱歌录音,翻看她写的“日记”我都会热泪盈眶。今天我们反省:“我是否像老人家那样热切地渴望走进天主,依靠天主,把自己的一切交托给天主,以至于“爬着也要去进堂望弥撒”?老人家的这句朴素的话里包含着多深的信德、望德和爱德呀!老人家虽然口里讲不出大道理,但是她以自己的行为教育了晚辈们!我们有文化、会写字、会唱歌,可又都看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唱了些什么?——好好反思吧!
6.每日晚祷诵念公经是个好习惯
在我出嫁以前,家里就有晚上诵念公经的规矩,不管有人回家多晚,大都要等人齐了开始。这样以来,每个人都不好回家太晚,不好意思让大家等你一个人。诵念公经时,会的人轮流领经,不会的人拿着日课本跟着念。当然,还是爸爸领经的时候多。我从这样的氛围里学会了许多经文,也养成了睡觉前晚祷的习惯。“感谢天主赐予我一天的生命,恳求今夜平安。”我从中受益颇多。如今,我们一家三口也是每日晚祷诵念玫瑰经。相信这也会有益于孩子的信仰培育。
其实,家庭就是教会的一个缩影。家庭,不仅包括吃喝拉撒睡,也包含着日常的信仰培育,我自身的成长经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不要忽视做家长的责任,因为你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起着表率的作用。只有当家长的自己做到了,才能要求孩子做到。否则,你自己不进堂怎么要求孩子进堂?你自己不办告解怎么要求孩子办告解?你自己不懂道理怎么教孩子?你自己不祈祷怎么督促孩子祈祷?你自己不读圣经怎么培育孩子读?你自己糊里糊涂怎么让孩子明白?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不经意的一个行为正对孩子未来的思想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我们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对晚辈的信仰培育。信仰不是束之高阁的东西,信仰就活在我们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