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自己过去一切错误、失败和罪恶。即使在宽恕的同时,我们仍然会时常经历失败或发现自己的种种软弱。但是如果天主还愿意宽恕我们,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宽恕自己呢?
但没有罪的耶稣选择这样做,首先面对着人性上的黑暗(罪恶),好能从中救赎人灵;这个选择,也最终让祂牺牲自己的性命。耶稣作出这个选择,究竟是存着一个怎样的动机呢?
教宗答道,"许多罪恶正是因为人类失去了遵循规则的能力,改变了自然,改变了许多事物,也是因人类脆弱造成的。天主允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面对人的罪恶,至高者决定用大洪水来清除、洗涤他们,但上主选择保留义人诺厄/挪亚及其亲朋大家庭。诺厄和家人无条件地服从了上主的命令,打造了一个大方舟,并将一些公母动物带进方舟,以逃避大洪水的来袭。
或不幸有何罪恶,以致失主,求赐我如尔痛苦寻觅,必至见主。并吁恳佑我死后,得见吾主,偕尔及诸圣人圣女,享厥荣福。(天主经、圣母经、圣三光荣颂各一遍)维时耶稣甫至三十岁,而人称伊为若瑟之子。
(《夫至大》通谕)10)、“那些不向人宣讲基督的人是‘杀人凶手’,因为他们要对那些因他们不讲,而在罪恶中死去的灵魂负责。”(圣巴西略、大圣国瑞)11)、“可怜呀!
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每个人的心中总有一方阴霾的天空,罪恶之鹰在那里盘旋,伺机而动。鹰的毒钩钩住我们的心,使我们“立志为善由得我,行出来却由不得我”。而罪的代价就是死。
要仔细省察自己每天行为有否失德之事或沉迷于世俗的危险,假如我犯过不贞洁的罪过,进过肉情快乐的场所,或是羡慕奇装异服,或在人前显示体面、显示荣耀等等……应当知道,亚当、厄娃的子孙,每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每人在主前都有或多或少的过犯和罪恶
一点不假,在福音中的其它地方,耶稣的确用了铿锵有力的语言,大有古代先知之风格:“如果你们不相信我就是那一位,你们必定要死在你们的罪恶中!”(若8:24)。
一个人之所以有德性,是因为他在道德生活上寻到快乐;他之所以是罪人,是因为他在罪恶生活上寻找自己的快乐。 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个人所抱的生活目标及他最后的结果去认识他。一个人无意地犯罪并不是一个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