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的圣人圣女也都用可歌可泣的生活对此做了非常明显的见证,“披着绵羊或山羊皮到处流浪,受贫乏、受磨难、受虐待”(希十一37)、为让坐在黑暗死影下的人灵获得救援,倾付心血汗泪、甚或舍生致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对本问题的第一个答案便是:圣神改变我们,使我们成为生活的存在。接受圣神就意味着欢迎生命的恩赐。但并非仅此而已。复活的耶稣向门徒们嘘气说:“你们领受圣神吧!”(若20:22)。
现在我们正在讨论毛病与德行,今天该反省愤怒这个毛病了。这是一种特别伤人的毛病,也许从生理角度来看是最容易察觉的。
工作是天主祝福的途径之一,但我们必须常常反省:我的努力是为了生活?还是为了虚荣?我的心是否也建起了一座“更大的仓库”?我是否愿意在爱德上慷慨,在信仰上投资?
综合反省相信耶稣是默西亚(基督),是天主子,并非来自于「肉和血」,不是人的理智思辨或研究成果,而是天主白白的赏赐。谁得到这个来自天主的启示,真是有福!
在要理讲授中,教宗谈论了生活节拍三大要素中的第三大要素——祈祷。以下是教宗方济各要理讲授的全文: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换句话说,他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充其量可被称作一个动物,因为人需要度人的生活,要不断地追求真、善、美、圣。
也许是太过追求效率和动感的社会影响吧,弥撒作为我们基督徒生活中心的礼仪,常常过于偏向了动的一面而忽视了它静的一面,越来越显得速度化和形式化。为此,我们不得不关注弥撒礼仪中很重要的一点——静默。
“信德”391和392两期的连续报道中,看到了河北武安市南新庄村武海军、陈文爱夫妇及张家口市宣化区屈家庄任美玉收养弃婴的感人事迹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除了因这些教会精英而感到自豪与骄傲以外,更多的还是反省与愧疚
首先,讲道是礼仪的一部分,为滋养信友生活是需要的,应极力推崇。(弥总65#)讲道既然是弥撒礼仪的一部分,就不可缺少这部分,否则礼仪就不完整。